求職 掌握優勢才不會被淘汰

  • 2003-06-10
  王淑美/專題報導 兩岸之間人才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今年三月份有一份調查指出,七成年輕人想到大陸工作;雖然SARS之後,有這種想法的人滑落至三成,但台灣失業率高漲,隨著台商赴大陸工作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多。幾年前「台幹」的印象還留在中年幹部,現在台幹的年齡層已經降到六年級。   花旗銀行人力資源處副總裁閻台生認為,大陸的MBA課程進步很快,也延攬很多知名的國際經理人,加上大陸人口多、競爭激烈,畢業生很有危機意識,也相當珍惜工作機會,企圖心也高。台灣的大學生因為生活比較優渥,反而不再如早年用功,素質也明顯退步。  對於剛畢業就想到大陸工作,閻台生直指,這是個「雙輸」的選擇。新鮮人本身沒有專業能力,大陸是個新興市場,無法提供完整訓練,對人才、對事業都沒好處。因此花旗目前指派副總裁以上的資深經理人到大陸開拓市場,畢業生還是先在台灣磨練一陣子再說。  身為兩位大學生的母親,陶尊芷不認為台灣大學生退步了,只是世代的價值觀不同。以往的大學畢業生可以拼命工作,只求溫飽,但現在社會崇尚均衡的人生,因此只要能夠有效率、善用科技完成工作,追求休閒生活不表示懶惰。普遍而言,台灣員工的敬業態度還是勝於大陸。  陶尊芷也看到大陸員工的另一面。陶尊芷的先生在上海經營貿易事業,但是大陸的幹部連換了三個,因為他們總是偷偷接單,再找門路出貨,等於利用公司、賺自己的錢。他們也常常陽奉陰違,表面上一口答應,實際上的成果卻不是這麼回事。還有一個重要的差別是,大陸職場倫理與台灣完全不同。陶尊芷指出,台灣許多人願意自動加班或是認為一點小錢不需計較,但多數大陸員工都要求準時下班、薪水公平,這些小地方最常成為台灣主管與大陸員工互生怨憤的主因。  曾在香港工作多年的閻台生認為,大陸畢竟是計畫經濟為主體的地方,尤其上一代文化大革命的陰影仍在,因此許多作法都會讓台灣人覺得無法理解。例如台灣員工常覺得大陸同事防衛心重,難以相處,就管理上而言,很難以精神上的激勵產生凝聚力。大陸員工對物質的要求很嚴格,如果薪水、獎金比同儕少了,就會覺得被欺負。基本上思考邏輯有很大的差異。  處在國際職場舞台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兩位跨國集團的人力資源負責人都認為,人才流動的疆界將逐漸消除,跨國人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台灣的年輕人千萬別自滿,以為在台灣出類拔萃,就可掙得鐵飯碗。台灣人要站在世界舞台,不只要跟中國大陸比,跟香港、新加坡比,還要跟全球華人比,只有掌握優勢,才不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