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達格蘭學校從金門出發 誓言前進玉山

  • 2003-06-15
  (中央社)凱達格蘭學校第一期「國家領導與發展策略班」今天完成勇登金門太武山、造訪台灣前線離島金門兩天一夜行程,全體教職學員在完成這趟戶外教學兼畢業之旅後,合影留念高喊「前進玉山」口號,意喻將由金門出發,誓言前進玉山。   第一期「國發班」學員昨天搭船出海查看了金門離島前線大二膽的周遭海域,也實地走過金門小三通的指標地點|水頭安檢所,今天一早繼續依既定行程,登上標高兩百五十三公尺的太武山,除整隊小跑步上山外,並在「毋忘在莒」前合唱「四十好漢在一班」,學員間的良好情誼表露無遺。  創新思維、貼近了解政府正在推動的政策走向、了解政府有效運作模式和因應新時代台灣與國際社會的連結,均是凱達格蘭學校創校第一期「國發班」的特色,帶領學員走過兩個月共十二場講座的副校長游盈隆說,如國發班這樣的班別,確實需要有充分的活力,至於對學員即將畢業的感想,游盈隆謙虛的說,「他自己在一開始像個接生婆、一路上則像個褓母」。  創新思維在凱達格蘭學校每位學員的身上可隨手拈來,年紀最輕、民國六十一年次的學員胡兌昀,長年居住國外及求學,在參訪台灣金門菜刀的製作過程時,就頻頻表示金門菜刀的製程精良,媲美或更甚國際水準,可惜的是,商家將菜刀一把一把的賣,不知道要賣到什麼時候。  胡兌昀說,如果能學學瑞士促銷刀品的手法,分門別類一組一組的賣,並加強包裝的精緻度,勢將可大幅增加單筆交易的總金額,進而有效衝刺業績量,她認為,要將金門刀品透過整體行銷配套方式推上國際市場並非難事。  有的學員來自資訊業,對協助其他學員服務單位電腦化,包括透過設計更具行政效率的軟體,有獨到見解;也有原住民身份的學員,鼓吹原住民自治區的重要性,對行政院通過的原住民自治法草案認為是一個重大里程碑;也有來自公務體系敏感單位的學員,強調他自己所屬的機關單位,其實比一般社會大眾更應到凱校上課,藉以更貼近了解政府政策走向。  台灣北社副秘書長王美琇也表示,上了兩個月的課,彷如聽了十二場精彩大師的講座,特別是師資來自具政務實務操盤經驗的政務界、學術界、社會工作等各個領域的巨擘大師,不僅配合理論,更與實務經驗相結合,讓她學得能在最短時間內,如何擬定運作計畫,快速解決問題並持續追蹤後續情形發展等。  王美琇說,凱達格蘭學校第一期「國發班」學員個個臥虎藏龍,愈是相處得久,愈是覺得每位學員的博學多聞與生活經驗的厚實,他非常高興能參與這個班別,更高興透過與學員、教職員間的腦力激盪,對台灣未來走向有更清晰的思路,並終生與這些學員成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