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推出燕鷗季遊 賞玩燕鷗的故鄉馬祖

  • 2003-06-23
  (中央社)為延續「二00二台灣暨國際生態旅遊年」精神,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與連江縣政府今年特別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推出馬祖燕鷗季生態旅遊,希望藉此項以夏季賞鷗為主題的旅遊,引領遊客認識馬祖秀麗的自然景觀、特殊的閩東人文風情以及氣勢磅礡的戰地風貌。   馬祖列島位於東亞候鳥遷徙路線中繼站,每年吸引多種稀有或保育類鳥類過境,其中以夏天前來繁殖下一代的鷗科鳥類最受矚目,到了七、八月幼鳥破殼、成長,成鳥幼鳥佈滿整個陡峭的岩壁,在藍天碧海之間覓食翱翔,是賞鷗的最佳季節。  根據調查,馬祖的夏季候鳥有十種,其中燕鷗佔了七種,許多無人島由於地形陡峭、土壤層薄、周圍漁場豐富,極適合燕鷗棲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別於一九九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以保護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和叉尾雨燕七種鳥類。  被專家學者喻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鷗鳥,是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幸運的是專家們二千年在馬祖列島發現四對這種鳥,牠們與鳳頭鷗鳥雜處,並成功的繁殖了下一代。此項發現揭開牠們近一百四十年來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這也是世界首次發現牠們的繁殖紀錄,證明牠們尚未從地球上消失。  為了有別於以往的賞鷗行程,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連江縣政府今年特別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與台灣生態旅遊推廣中心辦理此項以賞鷗為主題的「2003馬祖生態之旅|賞(鷗)玩馬祖」旅遊,並於賞鷗季開鑼前,先行於五月中旬召集地景、人文、生態和動植物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赴馬祖勘選旅遊路線。  此項由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和台灣生態旅遊推廣中心精心設計的「東引賞石頭、北竿看牆頭、南竿登山頭」賞鷗遊程將從七月份起推出,行程有二日遊和三日遊兩種,為了不干擾燕鷗繁衍,每一梯次遊程將作人數限制,而且到九月初,燕鷗繁殖季末,賞鷗活動將暫停。  此項遊程除了可觀賞成千上萬的稀有鷗鳥外,還可一窺由海浪切割花崗岩島嶼所形成的灣澳、險礁和海蝕洞等特殊地景,依山而建且保留完整的閩東獨特建築風貌,以及鬼斧神工的壯闊軍事工事。  馬祖選出的親民黨籍立委曹原彰 (連江縣)今天在觀光局旅遊服務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中表示,馬祖四、五十年前便有燕鷗,但是飽受戰爭蹂躪,最近是老鳥歸巢。連江縣政府副縣長徐文言則指出,中國大陸漁民常至馬祖無人島岩壁撿拾鳥蛋,有破壞保護區景觀之虞。  馬祖開放觀光旅遊已有九年時間,以往因交通問題及當地住宿旅館缺乏,始終影響業者操作意願,但從去年底南竿新建機場啟用,立榮航空公司使用五十六人座飛機同時服務南北竿,新建旅館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陸續推出後,旅遊環境已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