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發現植物化石 學者籲及早做保護和研究

  • 2003-08-15
  (中央社)金門外島首度發現上百萬年歷史的植物化石,發現者之一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慶堯今天指出,發現的地層比台灣所見還完整,他呼籲應及早做有系統的保護和研究,以避免人為的破壞,並可發展成為生態教育景點。   李慶堯是在今天舉行的金門縣自然保育生態及大眾科學研習營上,講授植物化學概說課程時,公開說明在金門發現植物化石過程,並展示出標本佐證。  李慶堯表示,今年三月間與科博館研究員莊文星等人應邀到金門進行地質調查,於南海岸某聚落砂岩發現豐富的植物化石,地層比台灣現有的還要完整,而且交通方便,相當具有研究和開發價值。  他說,金門首度發現的植物化石為印痕化石,估計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歷史,從栩栩如生的葉片和脈絡觀察,研判以樟科、槭樹居多,如果加以研究,可以還原古代金門的植物、氣候狀況。  李慶堯並未公布發現植物化石的聚落地點,他指出,很擔心一公布後,造成環境遭到破壞,希望政府能早做有系統的保護和研究調查,進一步在現地規劃為生態教育場所,在保育和觀光發展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