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費 大陸「一國三制」

  • 2003-08-24
【本報記者石開明】「有車是條狗」,這是大陸人形容開車族爭搶停車位的話;下了班趕緊開車回家搶占社區停車位,已是許多大陸城市上班族每天的例行活動。停車難已成為大陸城市居民上班、購物、娛樂時面臨的頭痛問題。 目前大陸每個大中型城市幾乎都面臨停車位嚴重不足的問題。北京市機動車輛已超過一百七十五萬輛,由於停車空間有限,平均三點九輛車才有一個停車位。深圳、杭州、廣州,停車位供給與需求的差額都頗大。汽車數量、尤其是私人汽車數量快速增加,是造成停車困難的主要原因。隨著大陸經濟發展,有汽車消費能力的民眾愈來愈多,使得大陸各大中小城市汽車數量迅速增加。停車需求和花費日益增加,大陸的停車經濟應運而生。北京一名上班族抱怨,他上班每月停車費是人民幣四百元,回家社區停車月費一百五十元,出外辦事停車還得支出兩、三百元,一個月下來,停車費共得支出六、七百元。像他這樣的民眾愈來愈多。由於停車位的增值空間可期,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停車位價格已節節攀升。擔心停車難和車位漲價,北京許多民眾還沒買車就先買了車位。北京一個新推出的房地產銷售案中,百分之三十的業主沒車先買車位。由於停車場收益愈來愈高,再加上興建及維護成本低,許多精明的房地產商已將投資轉向停車場,新推出房地產案子時,都大手筆興建停車位。在上海,許多民眾購買車位純為投資,市中心某個建築案推出時,居然有客戶要求買下社區所有的車位。在平面車位一位難求的情況下,不少投資者已將眼光投向立體式機械停車場。由於大陸城市地價成本趨於高昂,平面車位供不應求,立體停車產業的成長潛力被看好。日本一家電梯公司調查後認為,在大陸城市人口密集的商業區投資設置立體智慧停車場,不僅可以緩解商業區停車問題,更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在北京、上海等地,興建立體停車場的投資者已獲得頗高的投資報酬。針對停車難的問題,大陸大城市停車場發展和停車管理策略,近期以擴大停車場供應為主,停車需求管理為輔,因此各大城市紛紛提出增建停車場的規劃。中共還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築和商業街區,必須配建或增建停車場。大型公共建築未規劃停車場的,將不准施工。規劃和興建住宅區,應依據需要配建相應的停車場。依據「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規定」,中共鼓勵投資興建公共停車場,但並沒有具體的鼓勵措施。而且,目前大陸的停車收費標準還屬於政府管制的範圍,所實施的低價管制停車收費的政策,顯然與鼓勵民間興建停車場有所衝突。中共低價管制的停車收費政策,被稱為「一國三制」,依停車場所在區位和地點不同,分為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三種。例如,在重慶市,機場、碼頭、車站、風景區、國家投資興建的停車場實行政府定價,主城區內的商場、娛樂場所、賓館飯店、辦公大樓和住宅區停車場實行政府指導價,主城區外的所有停車場實行市場調節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