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森:「中」若侵台 就得和美打仗

  • 2003-09-29
  傅建中/華盛頓二十八日報導 雷根總統素有「偉大的溝通者」美譽,一生除公開撰文、演說、廣播無數外,還寫了一萬多封的信,這些信多是手寫,而且沒有公開過,最近由兩位胡佛研究所的學者將之編輯成書,以「書信人生」(A Life in Letters)為名問世出版以來,佳評如潮,「時代」雜誌最新一期且以雷根為封面,把書信精華摘要刊出。雷根的書信包羅萬象,其中一小部分談美國的外交,包括美中台三邊關係在內,而在這個項目上,他在信中反覆強調的是,中華民國是美國的老友(old friend)和盟邦(ally),美國絕不會背棄她,信中也提到他奉尼克森之命於一九七一年十月以加州州長及總統特使身分訪問台灣,會見蔣介石總統的舊事,也談到他在總統任內和蔣經國總統的接觸及友誼。以下是有關台灣及中共書信的摘錄: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無日期)給加州庫克夫人(Frances Cooke)的信:  「兩位議員(一位是已故的加州極為反共的施密特國會議員)說尼克森總統變了。事實上,尼克森直接告訴我,如果中共冒險試圖攫取台灣,他們得和美國打仗(They would haveto fight the United States.)。台灣已是末日,我們會放棄像蔣介石總統這樣的老友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一九七九年下半年給加州的李特爾君(Norman Littel):  「我和你一樣的景仰(admiration)台灣。我曾兩度訪問台灣(譯註:分別是一九七一年七月和一九七八年四月),第一次代表尼克森總統會晤了蔣介石總統。另一次見了蔣經國總統,那時我已不是州長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所做的可能是代表自由企業的最佳佈道宣傳」。  一九八○年八月十八日致函洛杉磯市長尤蒂(Sam Yorty,譯註:此時雷根已在競選總統,他的一些親台言論引起中共抗議):  「中華民國正期待著我成為總統。……我不是鼓吹兩個中國,只是說,我們在台灣的辦事處應改為官方的,就像我們從前在北京的聯絡處一樣。現在台灣和美國的官員得在咖啡廳或俱樂部內見面」。  一九八○年九月二日給一位但克爾(Earl B. Dankel)先生的信:  「我的立場和我一貫的立場相比,一吋都沒退。我不認為大陸的中國人,有任何放棄和我們關係的意圖,目前他們關切的是蘇聯。我們不能太相信他們(指中共),他們不喜歡我們和不喜歡俄國人不相上下」。  一九八一年七月九日致賓州的麥堅泰君(John McIntyre, Jr.):「很高興有機會和你談談關於對台灣的恐懼(fear)。請你毋須恐懼,我對台灣的態度沒有改變,他們(指台灣)知道。我和他們保持連繫,他們知道,我們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做的事,他們也知道,我們會維持與他們過去已有的關係,這是我競選時所支持和贊同的。  我曾兩度到過台灣,會晤過蔣經國總統,我們之間確有連繫,台灣是長期以來的朋友和盟邦,我不會成為把她丟到海上的一造的(I will not be a party to tossing her overboard.)。」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八日致函中華民國之友前眾議員周以德:(此信寫於「八一七公報」公佈之前,周以德附了五位前駐華大使藍欽、莊萊德、賴特、馬康衛、安克志給雷根的聯名信。)  「我希望你知道,不管新聞怎麼報導,我不曾也不會改變我對長久以來的朋友台灣的立場的,的確在某些圈子有人認為,我們必須以一個中國交換另一個中國,我可不接受這樣的想法,我會審慎的改善、維持尼克森總統開展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但不會減弱和我們在台灣朋友的關係。我會另外寫個短箋給五位大使的每一位。」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給加州毛理(John Morley)先生的信(此人顯然認識蔣經國,譯註):  「很高興知道蔣經國對我與他及台灣的友誼有信心,他(指蔣)對我也有友情。請代我向他謝謝給我的信(message),請向蔣經國保證,我對中華民國的感情沒變。美國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議(accord)時,不會以犧牲我們在台灣的友人為代價。」  雷根總統最後一次在書信中說不會背棄(forsake)台灣是一九八四年五月三十日,那是給新澤西州的畢卡洛(Joseph Becallo)的信。「書信人生」所收有關台灣的信,最早的一封是六十年代末期,是寫給那時任職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的魏鏞的,謝謝魏寄一篇文章給他。雷根的書信止於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日,在那一天他寫信給美國人民,透露他得了老人癡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