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決定台海戰爭勝負關鍵為飛彈攻擊威力

  • 2003-10-30
 (中央社)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教授胡慶山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現實上中共攻台有可能的推演,應是飛彈攻擊與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空戰與海戰的軍事行動組合,但決定勝負關鍵應該是飛彈攻擊,是否能破壞台灣大部分抗戰力。   胡慶山下午參加國防大學於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舉辦的「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中,發表「二OO四年台灣海峽安全評估|論美國與日本介入可能性」論文時作上述表示。  他根據中國大陸與台灣軍事結構的評估指出,台灣與中國皆不遺餘力地進行航空兵力的現代化,但調整速度對台灣較為有利,在二十一世紀最初十年間,台灣的質與中國在量上的競爭,台灣戰力在質上處於優勢局面,但也必須認識到基本上的脆弱性。  但是,如果中國要攻擊台灣,胡慶山引用英國倫敦大學轉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大衛森保所提,如果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有海上封鎖、飛彈攻擊、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空戰與海戰、直接攻擊台灣本島等四種可能。  他認為,中國若是進行海上封鎖或對大陸沿岸島嶼攻擊,行動將欠缺現實性;因為海上封鎖將威脅到巴士海峽及台灣海峽西南航路,將使問題國際化,也給美國介入的藉口。  若中國對金門、馬祖攻擊,胡慶山說,將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連繫與樞紐,反而易促成台灣追求獨立的決心,至於攻擊本島,中國要付出極高的代價,因此仍以飛彈攻擊與在台周邊海域進行空戰與海戰的軍事行動組合,較有現實上的可能。  但是,他認為,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應該是飛彈攻擊,是否能破壞台灣大部分的抗戰能力;如果能成功,戰事將迅速發展成為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空戰或海戰,與直接攻擊台灣本島的軍事行動,使得對台「武力統一」在美國來不及介入的瞬間完成。  不過,胡慶山表示,如果飛彈攻擊讓台灣抗戰能力仍有相當程度存留,加上對非戰鬥人員莫大傷害時,不但造成作戰長期化,國際輿論也將升高對中國的譴責,必導致美國介入。  至於在日本方面,日本憲法第九條明白宣誓放棄戰爭,日本政府也視台灣與中國間的衝突為中國的內戰,除非美國介入台海戰爭,才會牽動日本;但是,美國的基本立場是,不希望台海發生不穩定的狀況,因此美國現行對台不支持台獨,對中國則希望不要對台挑釁與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