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八日專電)多名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鞏固了中國的「胡(錦濤)、溫(家寶)體制」,促使中國修法改進行政和保健體制;但是,在推動中國政治民主改革方面,影響則並不顯著。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昨天召開一項研討會,主題是SARS對中國、香港和台灣的影響。十多名學者從各個角度深入探討這項課題。 《聯合早報》引述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鄭永年博士的話說,中國的政治改革和西方自由民主思想有些差距,而且也不會推行多政黨的選舉制度。短期內,中國的政治改革將只是在政治局、黨政機構等各個層面來擴大政治透明度和問責制。 他說,SARS爆發時,中國政治缺乏問責制和透明度。行政上中央和地方官員不能緊密配合,宣傳部門和衛生部門沒有協調,軍方單位和民事單位各自為政,例如軍方醫院內SARS的病人人數和情況就沒有呈報給衛生部統計。 另外一位學者何包鋼也表示,SARS在中國出現隱瞞疫情和缺乏及時交流等問題,例如廣州經驗就沒能讓香港及時吸取。民間認為媒體應可扮演更重要角色,要求取消新聞管制、推進新聞和言論自由的呼聲頗大。 他說,但是,當政者從香港和台灣的經驗得出的結論是,這兩地的媒體並沒有對抗SARS作出明顯的貢獻,最終的結論是中國政府應當學習管理危機和傳播信息的技巧。在當局眼中,媒體開放與言論自由顯然還不是當務之急。 他認為,今年初SARS來勢洶洶,中港台三地第二季經濟雖都出現短暫衰退,但隨後迅速復甦。而SARS也鞏固了中國的「胡溫體制」,促使中國修法改進行政和保健體制,但是,在推動政治民主改革方面,影響並不顯著。 東亞研究所研究主任黃朝翰教授說,台、港在SARS爆發前經濟已處於低潮,所以受到SARS的打擊也比較沉重,復甦也比中國慢。 他指出,中國展開了一系列援助香港的措施,包括和香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放寬旅遊限制,讓多個大陸的城市民眾可以自由地到香港遊覽。台灣在SARS消失後經濟也在復甦,不過通貨緊縮和失業問題還未能解決。921108
多名學者說SARS對中國政治改革影響不顯著
- 200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