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池上米 多的是假貨

  • 2003-11-17
(聯合新聞網) 大家都知道「台東池上米」好吃,「日本越光米」高貴,包裝米袋外只要掛上「池上」或「越光」二字,價格立即上揚,因此國內傳出有不肖糧商以其他價格便宜的白米混充高價白米,消費者若未仔細比較,根本吃不出差別。 去年金門縣警察局就查獲私梟林連發以每公斤十三元的價格,從大陸走私進口東北珍珠米九百多公斤,之後以每公斤約十八元的價格轉賣給豐益商行負責人蔡婉蓮,蔡婉蓮將這些大陸米改裝入台灣池上米及金墩米的米袋中轉賣,池上米市價每公斤至少五、六十元,轉手之間,不肖米商一公斤就賺得四、五十元價差。日本越光米品質與價格可說為米中之王,國內市場的日本魚沼與新潟越光米每公斤叫價兩百五十元左右,價格為台產越光米一倍多至三倍、美國加州與澳洲越光米兩倍多至五倍,市場上即有不肖糧商取價格較便宜的台灣、美國或澳洲越光米冒充為日本越光米販售,除非研究單位仔細分析,消費者光從肉眼或口感,不易區別。除了進口米可能有混充的情況,國內池上米魚目混珠的情況更是嚴重,光是以「池上米」為名的品牌就高達六、七十種,但真正產自台東池上鄉的恐怕只有兩成。池上鄉農會推廣股長黃榮欄就指出,目前池上米年產量約七千多噸,其中六成由農會收購,四成由在地糧商、農民自產自銷,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池上米」數量,估算遠超過三萬五千噸。黃榮欄說,冒牌池上米不但搶走「正港池上米」的市場,也打擊池上米的信譽,矇騙消費者買好米的權利。他舉五公斤裝的一般米為例,只要掛上「池上」兩字,售價約可提高五十元,而且不需負擔行銷廣告成本。此外,市面上以「池上」或「關山」為名的木片便當多如牛毛,是否使用台東池上或關山地區所產的稻米,一直是消費者心中的疑問,去年「一一二三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詹朝立就質疑,現在從美國、澳洲進口的白米每公斤至少便宜三至十元,台產和美產越光米每公斤差到廿至四十元,但口感與味覺與國產米不相上下,餐飲店若混充,消費者恐怕也無從分辨。農委會表示,因為後年將全面開放稻米進口,目前正推動良質米認證,從米粒的外觀、含水量、變色粒、碎粒、不准有夾雜物等進行評鑑,並規定每個小包裝米都須明確標示品名、產地與保存期限等。農委會強調會定期在市面上抽查,若內容物與標示不符,會開單告發,要求限期改進,但官員也承認至今沒開過罰單。農委會第二辦公室主任許萬祥說,目前農委會允許糧商在小包裝米中夾雜進口米販售,但規定必須在包裝袋上翔實標示比例;但他也說,至今不曾發現進口米混充國產米販售,或是內容物與標示比例不符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