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過時 傾聽台灣民意

  • 2004-04-05
 (中時電子報)王綽中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對這次大選結果更嘔的,可能還不是泛藍,而是隱忍許久的中共當局。
 縱觀台灣這次選舉過程,不管是藍綠陣營,對於台灣主權的堅持都是一致的。從九六年以來,經歷多次選舉的洗練,台灣主流民意很清楚地由「一個中國」走向「兩國中國」或「一中一台」。過去以來,雖然大陸各界並不是沒有反思,但只侷限於少數學界與智庫人士,官方態度一直是鐵板一塊,「不動如山」。

 九六年台灣首次總統民選,當時中共外交部智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一位資深研究員曾向記者坦承,「一國兩制」在台灣未能獲得民心。二○○○年總統選舉,黨綱中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執政,選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一位留美著名教授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也公開倡言,兩岸應走向「聯邦制」;甚至上海有相關學者向記者公開表示:「兩岸可朝更為鬆散的『邦聯制』結合。」

 八○年代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後,北京領導階層已從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新聞、網站)更替到現在的胡錦濤(新聞、網站),依舊蕭規曹隨地奉行廿多年前的主張,將「一國兩制」視為對台政策的神主牌,完全不視台灣威權解體、原來反對黨已經執政、政經與社會正在快速變動,對台灣主權堅持的民意,早已蔚成風潮。

 雖然中共當局不願承認,「一國兩制」的對台政策已經失敗,但可以確定的是,可見的未來,「一國兩制」在台灣已經沒有市場,如果北京當局繼續頑固地堅守這個過時政策,只會與台灣民意越走越遠。假以時日,一旦「台灣獨立」成為民意主流,兩岸將無法逆轉地爆發全面衝突,這絕對是兩岸人民的災難。

 台灣經歷三次總統大選,過去中共「兩個寄希望」策略,在九六年李登輝獲勝後,「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的想法被迫放棄;這次陳水扁連任,「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想法也將徹底幻滅。

 這些年來,台灣人民已不再懼怕中共的「文攻武嚇」;在美國保護傘下,北京當局也不敢輕舉妄動。值此關鍵時刻,已經主政一年多的胡、溫第四代領導階層,不要再拘泥過去了,面對現實,應該以新的思維和政策,開拓兩岸關係。無條件推動「三通」;摒除政治紛擾,盡快展開對話和談判。「以誠相待」絕對勝過「以力服人」,畢竟緩和與密切的兩岸關係,至少有助於台灣希望維持現狀民意的凝聚,也讓中共當局不須立即面對與台灣攤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