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再利用金門得月樓可望重現風華

  • 2005-04-29
 金門記者李增汪/金寧報導

金門國家公園傳統聚落的金城鎮水頭村地標的「得月樓」,在走過七十多年烽火歲月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已經獲得業主代表印尼華僑黃延欽同意,可望在今年五月中旬由管理處接手經營管理,並進行修復活化再利用工程,期使歷史建築再展風華。

位於金城鎮水頭村的「得月樓」,是興建於一九三一年,樓高十一點六公尺,有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曾經是金門全島最高樓層,以及最高的建築,傲立在水頭洋樓群,被視為地標建築。

金管處表示,啟建者黃輝煌是在早年因印尼麻裡吧板發現石油,隨鄉人前往謀生,後來經商致富,匯白銀一萬二千餘元,回鄉興建得月樓及旁邊兩棟大洋樓。

而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得名的「得月樓」,在當時地方不靖,內地土匪經常上岸擄人勒索的情況下,是以做為「槍樓」的防禦性工事為主要考量。

在建築構工方面,「得月樓」以上等杉木撐住結構體,再鋪以紅磚,營造磚坪式的承重樓板,防禦工事主要設置於地上三、四層,四面牆壁都設有圓形槍孔,在內部可靈活轉動,減少射擊上的死角,另瞭望料敵的窗口並有鑄鐵保護,此外,還有一條逃生密道,通往旁邊的一樓番仔厝,再從番仔厝通往更遠的兩層大洋樓,充分反映當時治安狀況的機能設計。

金管處表示,「得月樓」年久失修,為保存水頭村地標,經透過各項管道與所有權人黃安鍾的後裔代表黃延欽聯繫,獲得同意交由管理處維護管理。因此,管理處預定今年五月中旬委請水頭村代表蔡祖求及代書李根遠前往印尼與黃延欽簽訂合約代管三十年,再進行修復工作,希望讓歷史建築獲得維護和再利用,再現風華。

金管處表示,金門國家公園是國內第一座保存歷史文化資產及戰役紀念而成立的國家公園,園區聚落內保存豐富的閩南傳統建築與僑匯所建的洋樓,基於保存金門特有傳統聚落風貌與建築人文景觀,管理處除獎勵補助民眾自行修復,對園區內無人使用且具有保存價值的傳統建築,並積極且持續與傳統建築之所有權人溝通協調(或使用借貸)的方式,使所有權人將土地(含建築)交予管理處原貌修復並維護管理三十年,至今已完成設定傳統建築三十七棟,修復後建築並積極加以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