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重偉/南竿報導】五月起氣溫直升,也進入登革熱疫情流行季節,連江縣衛生局呼籲民眾應主動清除積水容器,以避免蚊蟲孳生,並提高警覺;該局指出,登革熱防治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全民動員防治登革熱,由日常生活中做起,雖是「勤倒積水」的小小動作,但卻是保障大家健康的不二法門。沒有積水容器,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諮詢專線22095轉220-224,疾病管制課。
衛生局表示,該局每個月會執行全縣登革熱病媒蚊指數調查,定期建立病媒蚊資源,並持續監測及進行孳生源清除工作,加強衛教宣導改變住戶製造孳生源的行為,以降低登革熱發生之風險,調查地點為全縣四鄉五島。而今年一月至四月累積調查村里數為20村,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結果布氏指數0、級數0級,在警戒範圍內無本土病例。
疾病管制局公布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結果超過三級(含)之村里,應懸掛警戒旗,超過二級(含)之村里,通知環保單位及村里長進行孳生源清除,並於一週內由衛生局進行複查,以全面降低登革熱病媒蚊密度。
針對熱心民眾日前主動通報橋仔村79號,衛生局已立即派專人前往現地會勘、採取孑孓及進行疫情調查,同步實施衛教宣導。因會勘結果孳生源無法填土及清除,為避免蚊子幼蟲孳生,已投藥「駐樂寶昆蟲生長調節粒劑」,以避免蚊子幼蟲孳生。因蚊子幼蟲孳生於水中,若能以清除環境中的水域,防止病媒蚊孳生,則是最佳的孳生源清除方法。但實際上並非所有孳生源可被清除的,因此必要時可依環境情況及水域的用途,選擇適當的生物或化學方法來防治蚊子幼蟲。
登革熱的感染方式主要是藉由病媒蚊叮咬人時將病毒傳入人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台灣地區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屬斑蚊類,特徵是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兩種。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斑蚊叮咬,斑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斑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
疾病管制局公布至今已陸續出現病例皆集中於高雄,而登革熱疫情與環境息息相關,請民眾務必主動清除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應經常巡視,排除積水,住家四周環境的廢棄容器,例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也都要加以清理,不要讓病媒蚊孳生。
衛生局呼籲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症狀請勿自行服藥,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資訊;另請醫師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登革熱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衛局北竿橋仔展開登革熱疫情調查 籲勤倒積水,保障健康不二法門
- 201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