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蟲大作戰 全縣展開榕樹遭蟲害處理計畫

  • 2013-09-19
 因應地區榕樹遭受蛾類蛀蝕情形嚴重,建設局特別執行地區榕樹遭蟲害蛀蝕處理計畫,指出地區榕樹常見有害昆蟲與菌類,其中朱紅榕蛾(左一)就佔了90%,其他10%為白蟻(圖中)及真菌(右一)。(圖:縣府建設局提供)

 因應地區榕樹遭受蛾類蛀蝕情形嚴重,建設局特別執行地區榕樹遭蟲害蛀蝕處理計畫,指出地區榕樹常見有害昆蟲與菌類,其中朱紅榕蛾(左一)就佔了90%,其他10%為白蟻(圖中)及真菌(右一)。(圖:縣府建設局提供)

 【記者曹重偉/南竿報導】因應地區榕樹遭受蛾類蛀蝕情形嚴重,副縣長陳敬忠日前於主管會報中特別指示要加強防治工作;為此,建設局特別執行地區榕樹遭蟲害蛀蝕處理計畫,已向首長呈報並立即執行,解決方案先請專家前往四鄉五島進行診斷,該局也同步執行修剪工作,了解榕樹病蟲害及掌握高峰期,優先選用對生態環境無害的藥劑,以期讓地區榕樹能早日康復。
 因應自97年起,地區發現多株榕樹發生光禿現象,經鑑定為朱紅榕蛾蛀蝕,之後已擴散到全縣,情形嚴重;後經副縣長陳敬忠指示,縣府建設局立即依據102年「營造島嶼公園-馬祖珍稀植物保育及優質景觀發展計畫」,執行地區榕樹遭蟲害蛀蝕處理計畫。
 依據計畫內容,指出地區榕樹常見有害昆蟲與菌類,其中朱紅榕蛾就佔了90%,其他10%為白蟻及真菌;朱紅榕蛾特性是每年生2代,第1代幼蟲出現在4月底至6月底,成蟲於6月底至7月底羽化。第2代幼蟲出現在7月底至10月底,9月下旬開始結繭越冬。成蟲多在白天8至12時羽化,並在3至4天後進行交配及產卵。產卵位置多產於樹冠頂部的葉片上,平鋪塊狀,每卵塊7至42粒,卵期13至14天。初孵幼蟲咬食葉表皮,隨蟲齡增大,將葉片食成孔洞或缺刻,猖獗時把植株葉片吃光,僅剩光禿枝幹。
 而白蟻部份,大多數的白蟻都好溫忌冷、好濕怕水、好暗怕光、好靜怕震,在自然環境它們過著群體生活,而白蟻的移動、覓食都在蟻道中活動。築巢時機多於颱風或大雨來臨之前,白蟻集體飛出巢穴配對後,迅速地脫落翅膀,開始在適當場所或地下,以其唾液及排泄物混以泥土,作坑道或築巢。真菌特性是菌體微小,不具葉綠素與維管束、通常以顯微鏡觀察,但是也有大者,如洋菇、靈芝類。
 目前評估可行方法為全區防治,將進行榕樹全面健檢,防疫工作以植物性的樟腦油、香茅油、苦楝油,礦物性的礦物油、矽藻土、石灰硫磺合劑等,以及微生物的蘇力菌等防疫用品及藥劑多管齊下,並規劃以老樹優先治療。面臨困難極需協助或相關局室配合部分,建議樹木白蟻由建設局處理,居家白蟻則委請環保局負責,修剪部分,行道樹由建設局執行,危樹則委請消防局執行,而修剪後的枝條、落葉則請環保局、鄉公所協助清運。
 建設局指出,防治方案奉核准後,將全面展開榕蛾防治工作,預定每年4、8月榕樹剛開新芽時,進行每週一次的蘇力菌噴灑,四鄉五島同步作業;白蟻防治部分則採滅掉蟻巢讓白蟻族群消滅作法,相對於化學藥劑灌藥法更加環保與實際,將使用含有六伏隆的餌劑餵食白蟻,六伏隆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可以抑制昆蟲的脫皮,工蟻取食餌劑後無法脫皮而導致死亡,整個族群因而被消滅。而真菌防治部份,將補充肥料增加老樹的抗病蟲能力,至於已感染樹木,會進行傷口清創處理,使用三泰芬與樹脂防治,冬季時使用石灰波爾多液,夏天則用香茅油、苦楝油等油脂,讓榕樹能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