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聽想、創作」影音作品播映 蔡宛璇及澎葉生與鄉親分享聽的世界

  • 2016-10-11
 「社群,聽想、創作」蔡宛璇及澎葉生2016影音作品播映分享,讓鄉親了解其他社區特色和文化,還有來自聲音的感動。(圖/文:吳嘉榮)

 「社群,聽想、創作」蔡宛璇及澎葉生2016影音作品播映分享,讓鄉親了解其他社區特色和文化,還有來自聲音的感動。(圖/文:吳嘉榮)

 【記者吳嘉榮報導】感受精彩社群經驗影音和聲音作品,牛角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社群,聽想、創作」蔡宛璇及澎葉生2016影音作品播映分享,讓鄉親了解其他社區特色和文化,還有來自聲音的感動。
 牛角社協8、9日連續兩天晚間7時在復興村活動中心舉辦活動,由澎湖出身的藝術創作者蔡宛璇,與法籍聲音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分享影音創作,兩人自2004年起合作「拾景人」系列創作計畫,透過駐村、展覽、出版、錄像或小型演出等形式發表的駐地影音創作,如《村落,遺跡》、《寶藏》、《六堆影音風景》。2008年兩人共同成立Atelier Hui-Kan回看工作室,主要聚焦在聲音藝術推廣和教學、聲音作品出版、社群藝術等項目的策劃與實踐。
 2009年至2010年間,回看工作室參與新竹縣的「藝術進入社區」社造計畫,與數個社群開始了為期共約兩年半的互動合作。合作關係較有延續性的為北埔客庄南坑村和五峰鄉內泰雅族為主的桃山國小。2015年秋季在澎湖群島國小進行了一個影音分享巡迴活動,過程中並針對部分學童進行主題訪問。他們製作以這三地為主題的短片,分別為《樂返姜屋大院》、《來自Skaru'的吟唱》、《離島的離島》。
 9日主題為「與聲音相遇」-Yannick Dauby錄音與聲音美學分享,聲音這個媒介總是無所不在,對我們的生活影響甚大,以十分直覺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生命經驗中,卻又經常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然而透過聲音,我們其實可以更多元且全面地去關注生活與環境。而對於聽的美學養成,比起視覺敏感度的養成,更需要有意識地去投入或塑造。Yannick透過海洋、島嶼、聆聽、想像、生態等關鍵字,挑選分享內容,與馬祖朋友分享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