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社記工作坊 陳映華主講海島便當的N種想像

  • 2018-09-15
 「設計.社記工作坊」13日晚間邀請同時經營民宿及便當生意的陳映華,分享主題海島便當的N種想像,她談的不只是便當,而是食育,讓食用者懂得選擇真正的在地食材。(圖/文:曹重偉)

 「設計.社記工作坊」13日晚間邀請同時經營民宿及便當生意的陳映華,分享主題海島便當的N種想像,她談的不只是便當,而是食育,讓食用者懂得選擇真正的在地食材。(圖/文:曹重偉)

 【記者曹重偉報導】連江縣社區營造中心「設計.社記工作坊」第三場課程13日晚間邀請同時經營民宿及便當生意的陳映華,分享主題海島便當的N種想像,她認為便當可以超越食物,而是一種愛與關懷的象徵,她談的不只是便當,也不只是產業,而是食育,讓食用者懂得選擇真正的在地食材,讓在地的便當內豐富的內容,是真正從在地長出來。
 設計.社記工作坊13日晚間課程由陳映華主講海島便當的N種想像,不過可不是教大家做便當;她從馬祖便當店興起衰敗談起,這其間包含了對社區二度就業的需求人口的關懷,也包含了手藝及特色菜餚的推廣;她也熱情詢問聽眾是否有幫別人做便當的經驗?或是吃過誰為自己準備的便當?要回想一下吃便當當下的感覺,如果知道對方是誰的那股心意,是否猶存心中。
 在談島嶼便當該有的元素時,陳映華從關懷式經濟、產地到餐桌,一直談到復育產地;他也現場與大家分組玩小遊戲,就是由聽眾自己在紙條上寫上所想見到的便當食材,然後其他組員要寫出這食材要從哪裡取得,果然很多人不知道常吃的便當菜出自何處;陳映華說,島嶼便當的重點,首重於食材的取決,而食材的取得,最佳來源就是在地土生土長。之後是放眼長期農漁業發展的構思,讓島嶼便當的未來走向,能從復育產地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