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原來.我們都忘了馬祖 馬防部砲四連二兵王議翊

  • 2011-10-17
 馬祖,一個我不曾,也不想造訪的外島,卻是軍旅生涯的終點站;當自己抽到「馬防部直屬單位」籤的時候,從原先期待回北部服役的心情,瞬間轉變成一種既無奈又感慨的心境,是上輩子做了太多壞事?或者這輩子積了太少功德?讓我這個北部人,得從屏東來到遙遠的國境之北,甚至途中過自己家門而不入,此種悲壯悽涼之感,我想大部分離鄉到外島服役的弟兄,肯定都經歷過,但是,要是沒有造訪過馬祖,又怎能了解這四鄉五島的幸福空間呢?
 作者吳孟霖所著的這本「原來,我們都忘了馬祖」,讓我眼界大開並且開始轉換心態,試著學習作者以一個軍人兼旅人的身分來了解馬祖,這個外島中的外島,曾經戰火遍佈、滿目瘡痍,如今又以嶄新、活力的樣貌,重新屹立在這世界上,馬祖特色多變卻又風味獨具,可如今卻乏人問津,不外乎地理、經濟、文化等因素,但又由於本書深入淺出的詮釋,使得馬祖島對我而言,是外島中的寶島。
 猶記得剛踏上馬祖這塊土地,便被她熱情的溫度給「烤」傷,在我們的營區當太陽中午直射時,溫度可高達四十多度,我在台灣十多年,還不曾遇過如此高溫,讓我當時第一印象不是很好,許多學長說在馬祖,季節只有兩個,一個是夏天,另一個便是冬天,夏熱、冬冷的氣候變化,也突顯了其不同性;另一個便是在書中看到關於文化的部份,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便是馬祖「石頭屋」,依照分類可分為「亂石砌」、「人字砌」、「平砌」而這些又是如何區分呢?則是按照當時住戶的富裕程度,一般的人家便是以亂石砌,而名門望族則分人字砌或平砌,但即使是亂石砌成,其堅固的程度依然不馬虎,所以當我島休的時候,便開始觀察、研究這些石頭屋的砌法以及馬祖在地的文化,讓我深深感受到老祖宗的心血和智慧。
 作者本身是國際志工,曾造訪過土耳其,因此對於不同文化的觀察度及敏銳度很高,也因此他初來到馬祖,便對這座島背後的故事深深著迷,也有賴作者如此用心的了解,讓這本好書得以在我手上翻閱,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如今我從作者的角度看到了一個更甚黃金屋的東西,便是馬祖這座黃金島。
 有很多人說到外島服役很涼,且多數來此服役的弟兄沉迷網咖流連不返,極少部分的人像書中作者這樣細細的品嘗馬祖的美,而感到內心充實、愉快;曾經是海軍陸戰隊的父親也常鼓勵我:「把這過程當成是一種度假心態,自然而然時間會過的很快,而且說不定這一輩子就去這麼一次,以後也沒什麼機會來了!」其實現在想想,父親的話也有一番道理,當初來馬祖服役是百般不願意,可如今當兵對我來說是一種考驗,考驗著自己對於軍中生活的適應度以及抗壓性,尤其到了外島之後,更是磨練著我時時刻刻永不放棄的意志,而經由這本書給了我更多呼吸的空間、思考的時間,所謂「轉念」只在於你如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因應所產生的問題,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懂得如何運用其他角度做最客觀的思考。
 曾經有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給了我一句金玉良言,他說:「與其選擇抱怨,不如選擇改變。」到底是要改變環境?或者改變他人?其實改變自己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也期許其他官兵弟兄在往後的軍旅生涯能夠自我期許、自我改變並且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