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返馬尋根 拍攝紀錄片「馬冬」

  • 2016-08-15
 余建昌(左)與李佳懷(右)因一張違規通知單串起二十年前的緣分。(圖/文:吳郁璟)(下圖)馬祖老兵返馬團於牌坊前合影。(圖/文:孫承功)

 余建昌(左)與李佳懷(右)因一張違規通知單串起二十年前的緣分。(圖/文:吳郁璟)(下圖)馬祖老兵返馬團於牌坊前合影。(圖/文:孫承功)

 【特約記者孫承功、吳郁璟/南竿綜合報導】8月10日午後,一群男子在「馬祖政務委員會」牌坊前七嘴八舌,興奮的比手畫腳,高分貝的聲音讓正在辦公的政戰主任及參謀紛紛一探究竟,出現眼前的是五位年近半百的中年男子和一位眷屬,臉上盡是開心的笑容,其中一位余建昌先生,一見到陳主任就激動地說:「這是我家!我20年前在這裡服役。」其他人也你一言、我一語,迫不及待地表示:「我們都是在馬祖服役過的老兵!原本互不認識,但因網路社團結緣,大家都很想念服役時的點點滴滴,於是相約回馬祖,尋找我們服役時的『家』」。話匣子就這麼打開了,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霎那間,彷彿回到少年十五二十時的青澀阿兵哥,眉飛色舞、口沫橫飛,談及在馬祖服役過往,臉上掩不住驕傲的神情,讓人也不禁跟著進入時光隧道。
民國85年余建昌於馬祖憲兵隊服役時,擔任軍紀糾察的工作,某日值勤時查獲通信278營營部連駕駛兵李佳懷未帶派車單,因此開出違紀單。這段插曲在20年後勾起了一段往日時光,因為余建昌將這張保留完好的違紀單,分享到網路社團上,正巧被苦主李佳懷無意間瀏覽到,使得當年僅有一面之緣的兩個人,因違紀單再次結緣,加上都曾在馬祖服役的鄭志松等三位網友,對在馬祖服役的生活也非常懷念,於是相約促成此次馬祖追憶之旅。而且李佳懷及余建昌特別選定105年8月10日這一天回到馬祖,紀念20年前這段巧妙的緣分。就這樣五位曾在雲台山服役的老兵尋著當年路,試圖尋找屬於他們的流金歲月,回味青春年華。
 他們此次返馬特別製作「馬祖老兵返馬團」紅布條,同時訂製印有象徵當年馬祖地區部隊菱形格的T-shirt與帽子,一一到當年部隊駐地巡禮,碰巧在馬祖政務委員會牌坊前遇見陳主任,大家一見如故,氣氛溫馨。77年在統指部70區隊服役的鄭志松有感而發的表示,過去連水資源都得來不易,通訊就更不用說了,馬祖官兵要打電話回家報平安,都得靠電信單位轉接再轉接,還不見得聽得清楚,現在人手一機,想家、想女友時隨時撥個電話就可以聽到家人聲音,真的很幸福。而當年被開違紀單的李佳懷,如今是國內知名紀錄片導演,在影視界耕耘超過20年,研究所畢業後,因緣際會一腳踏入紀錄片領域,也曾經在國際知名導演李安的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擔任擬真動物操偶;李佳懷表示,此次返馬不只要與弟兄們尋著當年路,找回彼此青春回憶,更要將故事拍成紀錄片-「馬冬」,因為當時義務役役期為兩年,第一年冬天的到來象徵著剩下一年的役期,「破冬」對離鄉背井的阿兵哥意義重大,這支紀錄片不僅是紀念馬祖當兵生涯,更是要為捍衛國家安全的國軍加油打氣。後備憲兵余建昌則表示,服役的84年至85年期間,碰巧遇上所謂的台海危機,當時外傳距離不遠的平潭展開演習,戰事氣氛緊張,不僅全島戒備,有些居民更撤離馬祖列島,而戍守馬祖的國軍弟兄們無不想著捍衛國土前線,使後方的親人與民眾安度日子,當下才深刻體認國防的重要性。
 幾位老兵因為有感於在外島服役培養出堅定的意志力,自己受用良多,因此極力建議學弟們或親友轉服志願役,其中有位王姓士官長持續在國軍大家庭中服務,而且23年的軍旅生涯中,有11年都在馬防部服務,目前雖調回台灣服務,但心心念念的仍是在馬服務的經歷。老兵們感性的說:我們如今雖已步入中年,生活上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因為最辛苦的日子就是在馬祖服役的這兩年,役期內僅有三次返台假,單是寄信一來一回就要費時一個月,而成就出的堅忍與意志是一生受用的,如今回顧,滿是感恩。希望後期學弟都能珍惜在軍中服役的日子,好好磨練自己的心志,為未來累積競爭力。
臨別前,老兵們依依難捨,直說國軍非常辛苦,他們會當國軍的鐵桿粉絲,堅強的後盾,未來也一定會再回來馬祖,回來找朝思暮想當兵時的家。 我們也祝福李佳懷導演的紀錄片「馬冬」早日完成,回來與馬祖官兵及鄉親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