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堂的孩子」心得感想/塘岐國小 謝雨航

  • 2008-05-17
 「天堂的孩子」這部片子是由國際名導演馬基麥吉迪執導,他出生於伊朗德黑蘭,拍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例如:「白氣球」、「壞女孩」等;當初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找不到任何的企業家或政府單位的贊助,但經過許多波折之後,終於獲得伊朗青少年天資發展協會的補助,但畢竟經費有限,非常拮据,使得導演馬基麥吉迪不得不將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這個電影界的鉅作僅僅只花了五個月就完成了,在上映後獲得了伊朗影展的三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票房方面也不錯,而且普遍口碑都很好,導演馬基麥吉迪也被眾人喻為「伊朗之光」,至於演員全部都是非職業演員,尤其是主角阿里及妹妹莎拉都因為一面之緣才找到,真是非常湊巧。
 這部電影主要是敘述在貧窮的國度-伊朗住著一戶貧困的家庭,哥哥阿里將妹妹莎拉的鞋子給搞丟了,而且被收垃圾的老伯給收走了,可是如果這樣的話莎拉就沒鞋可穿了,阿里怕被父親責罵,因此跟妹妹商量用阿里的球鞋輪流穿,他們兄妹倆人都很懂事,知道爸爸沒錢買新鞋給他們。有一天,莎拉發現她的鞋子下被另外一個人穿著,她馬上跑回家找哥哥阿里一起去找那位女同學,準備把鞋子要回來,可是就在要拿回來時,卻看見那位女童跟她的盲人爸爸在路上兜售東西,兩兄妹只好望著那女童的身影,失望的離開了他們,那悲天憫人的精神真是讓我佩服。直到有一天,他們居住的省即將舉辦馬拉松,阿里看見第三名的獎品除了獲得一星期的度假外,還有一雙新球鞋,阿里看見後,力求老師希望能夠參加比賽。比賽當天,每個選手都有家人陪伴,又是拍照又是吃東西的,阿里看到這種景象,臉上不禁露出落寞的表情。接著,比賽開始了,他被別人從身後推了一把,使原本想得第三名的他變成了第一名,當場落下了男兒淚。
 為什麼電影裡的伊朗會這麼貧窮呢?或者是什麼東西讓他們變得那麼貧窮;生活在飽受戰火的生活裡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被人俗稱為「黑金」的石油,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由於過度仰賴石油,而造成全球一股「石油荒」;根據報告指出,全世界現存的石油量只能供應人們再使用四十年,使得現今科學家不斷找尋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核能等等……但現今社會中依然需要石油,不能缺少,所以一些武力較強大的國家像:美國、英國等……藉著強大的武力來與產油國發生戰爭,可是當戰爭發生時,油價就像脫了線的風箏似的狂飆,而產生多起的石油危機,而石油是民生必需品,像一些無產油國家的物價也會因而上揚,造成通貨膨脹,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我也拜託這些軍事大國別再用武力對抗產油國了。有了石油就有戰爭;有了戰爭就會貧窮,所以我希望這世上不要再有戰爭了,因為沒有戰爭世人才能無憂無慮的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時,第一個想到的是這世上怎麼還有貧窮的地方;其實台灣也是有這種地方,他們都極需要社福團體的幫助,可是這些極需要幫助的家庭卻要被媒體報導後才有人來關切。難道這世上沒有愛了嗎?這個問體一直環繞在我的心裡;其實問題也沒有那麼嚴重,這世上依然還是有人抱持著愛服務人群,譬如:慈濟、伊甸等民間社福團體,我也希望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協助或捐錢給這些家庭,那怕只是那微薄的一塊錢;全台兩千三百萬人每人捐一塊,可就有兩千三百萬了。
 古人說:「積沙成塔,聚少成多」,不管你捐的數目大小,只要你有那顆真誠想幫助他們的心,好心必有好報;但如果你是為了某些利益而來做善事的話,那麼你就少了那顆真誠的心,好事自然也不會找上門囉!只要你有那顆真誠的心,你也將成為「天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