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羅莉亞•魏蘭 譯者:鄒嘉容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初版:二OO一年七月
印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M形社會。人們常看見的世界小姐頭銜,營造了亮麗的光環,德雷莎修女的「垂死之家」,將印度的貧窮公諸於世。印度留學生的優異表現,受外國人士讚賞,但受人批評的骯髒巷口,和賤民階級制度,又大剌剌的存在於印度。印度,真是令人費解呀!
當我剛翻開這本書時,讀到主角寇莉,一位十三歲的女孩,被迫嫁給一位未曾謀面、病入膏肓的男孩,而婆家要的也只是嫁妝而已!讀到這,我想:這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吧?像古老中國,也常發生類似的事,但是,我錯了。當書中提到「電腦」時,我才發現,其實這是二十、二十一世紀的事!印度也有如此先進,也有如此不平;有一大卡車的寡婦和窮人,也有一大卡車,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的男人。
貧窮,就好像戴上了枷鎖,好似必須接受,「女人是潑出去的水」的傳統,嫁雞隨雞的命運。好像只要是窮女人,只能認命了。出現在一個屢次出現世界小姐的國家,對印度之外的讀者,是莫大的諷刺啊!但書中的蔻莉,卻不同於一般人。先生是重病的孩子,一完婚就到另一個國度,婆家是如此自私自利的,寇莉對於這些令人咋舌的事,她都不質疑、不抗爭,心情沒有大起大落,沒有波濤洶湧,卻更讓人看見悲哀和不平事情背面的可怕。因為寇莉總是開朗,使灰暗的低下階層,也有太陽,也有歡笑。
跌倒了,你一定可以爬起來!沒有錢,你一定能找到工作!在陰暗中 ,你也能迎向陽光!不用害怕任何的失敗與挫折!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幫助我們成長。即使上帝為我們關上一道門,那麼,祂必會為我們開啟一扇窗。無論是貧窮、挫折、失敗、悲傷……那只是我們身上鎖上的門,我們還有開著的門窗,只要找到鑰匙,總會有解決的一天。
十三歲新娘讀後感/塘岐國小 柯忻辰
- 201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