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二世說:「只要肯助人,人人皆可成偉人。助人不必有高深的學問,或過人的本領。」這句話告訴我們,人人都可助人,不分貧富貴賤。
這個世界上有一位德蕾莎修女,她一輩子都在救助窮苦人,和窮苦人站在同一陣線,無私的付出,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臺東有一位陳樹菊阿嬤,平日賣菜為生,經她手是五元、十元的銅板,收入不豐,她卻日日將這些全部捐出,蓋學校和圖書館,不為自己保留些許。
為什麼這兩位偉大的女士都要幫助他人呢?幫助他人真的可以得到什麼利益嗎?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富貴、貧窮、聰明、愚痴的差別,此種差別,種下紛爭的種子,但透過互助的妙用,可以縮短差距,增加和諧,減少紛爭,讓生活更歡喜。
人對自我的價值認定,除了在有價的財物外,還有內在的自我認定,無形的價值。所以擁有全世界財富的富翁,不一定是快樂,身無分文的貧窮人,不一定是最痛苦。只有不斷助人,快樂才能不斷增加!我相信陳樹菊阿嬤和德蕾莎修女一定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幸福的人。
身為一個小三學生,我要如何幫助別人呢?助人可以分成物質和精神。在物質方面,小學生的能力有限;但是在精神方面,我還是可以做到。例如,同學沮喪時,給予加油打氣;有人跌倒時,扶他一把;朋友害怕時,給予安撫。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做到的,相信我也可以成為最快樂的人。
幫助別人真好/仁愛國小 陳嬿羽
- 20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