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鄉大理,梅子樹極多,每逢梅子樹開花的季
節,村前村後,花團錦簇,山上山下,花枝燦爛,真是
美極了。
記得兒時,梅子花剛謝不久,樹枝上才長出小顆小顆
的青梅,我和小伙伴們便爬上樹枝摘青梅吃了。我們咬
開青梅,取出還沒長硬的白色核,再放上點鹽醃上一會
兒,吃起來又酸又脆,至今想起來還淌口水呢!不用說
,把梅子糟蹋多了,大人是會責罵的。
大人們是要等到五六月間梅子熟透的季節才把它摘回
來的。那時候,家裡早就準備好一個土陶罐,放置在灶
門邊,然後把梅子和水放入罐裡。每次做完飯後,就把
灶裡的餘炭取出來放在罐的四周,再撒上些木屑、粗糠
之類的燃料,讓微火幽幽地連天連夜地燒著。就這樣用
溫火炖著,隔幾天加點水添幾顆梅,一個多月後,罐子
裡的梅子變黑了,再放點鹽和紅糖在裡面,這就是白族
地區有名的「炖梅」了。炖梅酸香可口,回味無窮,可
以加點糖食用,也可用冰水調製成冷飲。過去,沒有製
冰設備,有人就從蒼山頂上背雪來賣。明代流寓大理的
楊升庵在《滇南月節詞》中曾寫道:「雙鶴橋邊(大理
城門外)人賣雪,調梅點蜜和瓊屑。」這裡的「調梅點
蜜」指
梅子三味/楊圭臬
- 20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