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奕喻」有感/介壽 劉姵君

  • 2001-05-17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
樂稱人失。」是的,不僅清人有此感慨,即使現下的青
青子衿們也常犯這種錯誤,單單憑恃著自己微薄的才學
,就自視不凡誤以為自己是眾人之上,對於謙虛內斂的
人譏笑批評、嗤之以鼻,全然不知自己腹中的詩書和其
他人根本不能相比,也不知他的信心是從哪建築起來的
?恐怕那也「吹彈得破」,不堪一擊吧!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證之於古
往今來客觀理性的態度是大部分的人所很難擁有的,所
有想法和決定總是由大腦最先傳達的直覺意識所判定,
也因此易失之於細微部分的觀察,少了完整性和正確性
。就好比演講比賽,大家在台下聆聽著每一個演說者的
侃侃而談,有的人抽了題目準備了半天,站在台上卻講
不出個所以然,那種焦灼失措令人不禁嗤笑,然而,
真正該被恥笑的應該是我們,因為不成熟的我們沒能客
觀而設身處地的想過,其實,光是走上台就需有很大的
勇氣,講不好也可能因為太緊張而失了常。由此可見,
主觀的判斷常會產生連lash;多錯誤的結論,以至將來自責後
悔,所以在經歷連lash;多事後或觀察連lash;多現象時都可以讓我
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