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基維艱—馬祖同鄉會之路/陳儀宇

  • 2004-02-24
 壹、前言:
 民國三十八年,自國軍進駐吾鄉—馬祖伊始,即將此位處閩江口外,原屬寧靜、遠離陸路之世外桃源海島,投入了劇烈的激化因子:馬祖原鄉以海為田的「漁村文化」為之丕變。代之而起的,以「軍事第一」、「反共為先」、「國安為重」等軍政措施,嚴重的衝擊到原樂天知命的原住民—我馬祖人民的生活。其中,最基本的,乃我馬祖人民賴以活命的生產線,因軍事戰爭需求,予以限制與緊縮,造成原有浩瀚豐饒的漁場,使馬祖人民無法有效的投入生產,徒留其閒置空放。致漁民為了家計,紛紛忍痛變賣祖產漁船與漁具等,亟思尋求另外生存的活路。於是,民國六十年代起,馬祖人民迫于無奈,捨棄辛苦經營的原鄉家園,風起雲湧的舉家遷臺,以求糊口全家活命。遠渡重洋來到異地,多分散漂泊於臺灣北部各地,有的打工,有的擺攤,不一而足,皆是較中下階層的工作,以勞力換取酬勞,刻苦耐勞以求生計,並過著流離失所、寄人籬下的游牧流浪生活,幸運好一點,只不過隻手再造家基,僅能立足而已。如今,馬祖原鄉人口,因嚴重的外遷,全縣僅及幾千人,尚留原鄉繼續抗拒惡劣生存環境而搏鬥,此即為「馬祖人民」的苦難與悲哀。
 貳、同鄉會草創之動因:
 有識之士,鑑於「馬祖人民」為了生活,奔波於臺灣北部各地,平時各自為生活打拚,彼此鮮少來往與聯繫。我本有血濃於水的族群之親,於異地難免於生活各層面上遭致困難,基於「人不親,土就親」的情懷,冀望用團體的力量,設法予以關懷與服務,排難解紛,以發揮同胞愛。故有鄉賢曹原彰先生(現任立委)首先發動,邀請陳道茂、曹順官、卓至臻等熱心馬祖人士,於民國七十三年假南海路與重慶南路口的中華文化復興大樓開會,正式成立『馬祖旅臺鄉親聯誼會』,並公推德高望重的陳道茂先生為首任會長,此謂同鄉會之由來。此會亦有別於更早成立於桃園的馬祖同鄉會。
 參、『馬祖旅臺鄉親聯誼會』之演變:
 一、第一屆「馬祖旅臺鄉親聯誼會」誌:
 1、會長:陳道茂先生。
 2、會址:會長自宅。
 3、任期:民國七十三年—民國七十八年。
 4、會務發展:草創之初,因陋就簡,鄉親們渴望凝聚鄉情溢於言表,每次聚會皆有幾十人左右參加,出錢出力,盛情感人。
 5、熱心會務鄉賢:曹原彰先生、曹順官先生、卓至臻先生、陳國土先生、曹劍江先生等。
 二、第二屆『馬祖旅臺鄉親聯誼會』誌:
 1、會長:張龍光先生。
 2、總幹事:曹劍江先生。
 3、秘書長:林金炎先生。
 4、會址:臺北市民生東路二段一四九號三樓。
 5、任期:民國八十九年—民國九十一年。
 6、會務發展:
 (一)努力構建旅台同鄉會之正確價值觀:
 (1)同鄉會是全體旅台鄉親的資產,避免政治力介入,盡量保持超然立場。
 (2)同鄉會是諮詢、聯誼休閒、服務鄉親、代表鄉親向有關單位爭取最大權益與福祉等功能。
 (3)建立同鄉會工作團隊同仁無俸給義工制,並使財務公開透明化。
 (4)凝聚旅台鄉親族群觀、關懷鄉土、提倡說母語(福州話)、以馬祖優先等觀念。
 (二)創立「拍鑼食酒」鄉親會員大會制:
 (1)自推出「拍鑼食酒」邀請鄉親聚會以來,參加鄉親人數年年直線上升,證明號召力十足。
 (2)「拍鑼食酒」是馬祖鄉村固有喜慶邀請文化,在旅居地實施,更勾起鄉親們無限親切感。
 (三)積極充實協會經費,以支持辦理各項活動:
 (1)廣結善緣,爭取各界人士捐獻,定期公佈款項。
 (2)接受鄉親捐獻。
 (3)申請母縣、文復會等政府單位補助。
 (四)辦理「馬祖鄉訊」刊物共十期,建立與鄉親直接溝通機制。
 (五)時時收集鄉親電話、住址成檔,便於聯繫。
 (六)將本會向內政部正式立案,以「中華民國馬祖文教協會」與原「馬祖旅台鄉親聯誼會」名稱併用。
 (七)首設鄉親子女獎學金,每年頒發乙次,約七萬元,已頒發六年,為鄉親所稱讚。
 (八)定期舉辦鄉親卡拉OK「歌王、歌后」比賽,藉伸展歌藝之餘,更增進鄉親聯誼。
 三、第三屆中華民國馬祖文教協會馬祖旅臺鄉親聯誼會誌:
 1、會長:葉金福先生。
 2、副會長:陳儀宇先生、劉增錦先生、陳高燦先生、林金炎先生。
 3、總幹會:林澄平先生。
 4、秘書長:王金利先生。
 5、會址:自宅。
 6、任期:民國九十二年—
 7、會務發展:(任期伊始從略 )
伍、結語
 前賢鄉仕汲汲於同鄉會事務,前仆後繼勇往直前,始終無悔。並以犧牲、奉獻的精神,建構起旅外馬祖人的家。時光荏苒,轉瞬間驀然回首,自創會迄今竟已二十年了。整整二十年光景,所有曾經參與過創會賢達、各屆理監事及工作團隊,默默熱心付出鄉親等,共同打拚用於會務。是那麼執著、用心、奉獻,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茲因人生數十載,可有幾多回?能將二十年歲月投入了故鄉的公益團體裡,且獨鍾血濃於水之同鄉會,而無法自拔,原因無他,「情」字一個啊!
 俗云:「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感佩曾經為本會努力、付出的馬祖人,你們的事蹟,永遠留誌於馬祖同鄉會中,使所有馬祖人永誌難忘。
 最後獻上一首詩:「天邊高掛月兒圓,洗手焚香禱告天,對天發下宏誓願;一不為自己升官,二不為少吃無穿,三來不為家裡辦,為只為鄉親發願,事業有成保家安」。發願為馬祖同鄉會之發展而繼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