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送露脊鼠海豚全紀錄/ 鄭惠琴

  • 2004-04-16
以為才不遠的記憶,仔細推敲才發現已經事隔兩年了,這班孩子已經六年級了,那時我請她們背誦及仿作「海豚和鯨魚有什麼不一樣」的詩,彼此融入詩的情節,心情也跟著溫柔起來。這首詩摘錄於「大海的朋友」這本故事。這裡的孩子最熟悉的事物莫過於大自然,因為相信她們會是最棒的詩人,所以喜歡和孩子一起欣賞並寫詩。海洋是她們心目中最原始的風景,而我一直以為聽那鯨魚在唱歌,海豚在海中悠游的跳躍,只能夢想,直到那天我們發現露脊鼠海豚,開始對這塊土地有了新的憧憬和想望。
第一次看到麒泰,他騎著單車來東莒遊玩,眼睛雪亮像會說話,喜孜孜的秀他拍到的露脊鼠海豚經過。這是第一次在生長的地方發現海豚,像發現奇蹟似的喜悅,於是吆喝了幾個同事一起前往探索,老實說到了現場,實有些失望,從它身上發出的惡臭醺鼻難聞,粉碎了原有的憧憬與想望。事後透過麒泰的聯繫,台中科博館陳彥君小姐來電告知不管花多少費用,請我們幫忙一定要送海豚至科博館。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這海豚的來頭還真不小,1990年列為保育類動物,全面禁止獵補。至今鮮少發現他的蹤跡,透過數位影像傳送,彥君從其沒有背鰭與牙齒的特徵判定是露脊鼠海豚。護送海豚的序曲就次展開。
那天我致電馬中曹昇華老師幫忙,並請教他細節如何處理,曹老師笑笑說:「惠琴你始作俑者,我一定幫到底,東莒部分你負責,南竿到台中完全由我處理。」還千交代萬交代說一定要保護其完整,因為經我描述露脊鼠海豚實不好處理。老師還教我如何包裝,這時的心情像有一股暖流穿流後的感動。因為相信他是專家又是長輩,吩咐的照辦就對了。
事不宜遲,那天利用空檔請豪俊老師載我去現場探勘,因為怕海豚若被大潮沖走了,就白忙一場。情急當中,好笑的是我們竟騎了一台危險的摩托車事後才發現輪胎沒氣了,那條往四五哨的路又不好走,回程走路回學校,到了泉興商店要了五個麻布袋吧,其實早忘了幾個,還拿了厚紙箱準備包裝,配合下午的航報送海豚到南竿。不影響課程時間,中午出發,集合了小朋友並請村公所廣播,熱心的家長都來了,儼然像個大事發生的情景,準備好了口罩和手套,大剌剌的開車前往45哨,茶壺(洪忠頤)開著議員的貨車,準備載送海豚的車載了一群人竟往福正海邊駛去,烏龍事件,大哥大幫了大忙,還好島嶼夠小,其實這閃失頂多耽誤一些時間,不及我心裡最擔心的是--長輩到現場看到那隻她們所謂的「海豬」後,一定被罵說,出啥鬼主意動員這麼多人。
到了現場小朋友們好奇的探望,大人們個個皺眉和我的遺憾是相同的,我摸了露脊鼠海豚的牙齒,請孩子細數,璟賢、加澤、崴崴俏皮的還用竹竿當比例尺量量他有多少公分,和老師提供的資料是否符合。其實大伙實不明白應該如何處理,這時家長陳聲大哥、浚龍幹事、茶壺、替代役嘉評等義工幫了大忙,我真怕搬弄之間的折騰那露脊數海豚被我們給分解了,用了厚紙箱保護,幾個壯漢把露脊鼠海豚慢慢滑進布袋,又希望完好沒破壞實非易事。一旁的義工媽媽和小朋友們不知所措,也不知如何幫忙,花了一些時間,浚龍和陳聲大哥趕忙打包,最後茶壺和嘉評搬運。老實說,四五哨下的階梯難走,還要提著重物,實在是苦差事一樁。好不容易到了猛澳港,請小朋友一字排開,看著海豚送上船揮手再見,護送海豚在東莒告了一段落。後段行程全靠昇華老師的專業和馬中學校的硬體配合,露脊鼠海豚順利送至科博館解剖並成為標本展示。
這是去年一月中旬的故事,手邊還保存著孩子們寫好的學習單紀錄,想要探尋海豚因何狀況擱淺的可能,老一輩對露脊鼠海豚的記憶或稱呼等。這篇文章早該在我申請海洋學校時完成的緣由,只是自己紛亂的情緒來不及整理,只覺得故事還沒完,孩子應該知道更多海的點點滴滴。謝謝那天所有來幫忙護送露脊鼠海豚的小朋友及義工媽媽,還有鄉親們,科博館寄來書籍的感謝及有天我們看到科博館的標本時。科學知識的傳承因你的幫忙有了開端和延續。
故事的最後,給你一首詩摘錄於「大海之子」,作者是工藤直子,希望你念完這首詩之後,心海浬也填滿了溫柔、希望、夢想。

   海的開端
每個人的
心中
都有 一個海
在那 深綠色的海上
偶爾 有小魚兒跳躍
偶爾 有小波浪翻起
每個人的心中
海從哪裡來
可能是 很久以前
有什麼傷心的事
太輕微了而不自覺
有什麼痛苦的事
太久了已不復記憶
每個人一開始
都是圓著一張嘴 哇哇哭泣
那時的淚珠
成了海的開端
每回哭泣時留下的鹹鹹的眼淚
在沒人知道的地方
漫流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