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利軒─馬祖唯一以傳統木炭烘烤的繼光餅老店/圖/文:張登傑

  • 2004-06-03
位於山隴村的馬祖老字號糕餅店舖「寶利軒」,創立於一九七三年,是馬祖唯一以傳統木炭烘烤的繼光餅老店,寶利軒生產的繼光餅,以老麵發酵,木炭烘烤,面皮飽而不老,底皮脆而不硬,金黃色外衣鑲嵌芝麻,和著獨特的木炭香味,口感豐富,咬口紮實,每天限量手工製作兩百個,傳襲老師傅三十多年的好手藝。
 寶利軒目前的老闆是第二代的高明中先生,當初他並沒有意願承接這一間的馬祖糕餅老舖店。年輕時他經年在台灣投資生意,後來返回馬祖東引工作,民國八十九年父親高金寶在製作繼光餅時,意外昏倒送醫急救,高明中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就將工作辭去,從此挑起這三十多年的繼光餅金字招牌。
 憑著父親在製作時在旁觀看的兒時印象,他一邊做,一邊學,遇到有問題無法解決時,就請教父親指點,經過無數失敗的經驗,終於掌握住老麵發酵時間、揉麵力道、炭爐溫度、火侯掌握等繼光餅製作技巧。
 高明中不但堅持古法手工製作繼光餅,並且開始嚐試改良,不斷進行創新,從過去馬祖民眾生活中的乾糧,成功轉型成親友餽贈禮品、觀光客選購特產的馬祖美食代表。高明中說,過去繼光餅的銷路主要以地區的民眾食用為主,目前已經變成觀光客為消費主要族群。
 繼光餅以老麵為材料,木炭烘烤製成,做法是先將麵粉摻點鹽巴,以手工揉成麵團,再捏成中間有孔的圓形小餅塊,灑上芝麻,貼在炭爐的爐壁上烘烤。高明中說,製作繼光餅的過程繁複,麵粉發酵要五到八個小時,燒爐要一個小時,烤餅要二十分鐘,一塊香味十足、滋味難忘的繼光餅大約要花上十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老麵發酵的時間,考驗老師傅的經驗,夏天大約五、六個小時、冬天約七、八個小時,而揉麵時要以手工加上勁道,另外,一個炭爐最多烤五十個,烤的時候,溫度不能太高,不能太低,大約要維持在兩百度左右,溫度太低,麵餅會黏爐,溫度高麵餅會掉爐。
 繼光餅馬祖話叫「鹹餅」,因其做法是麵粉摻點鹽巴揉成麵團,口味略帶鹹味因而得名。另外,繼光餅造型外觀有小孔,外地人看了說它是「馬祖甜甜圈」,馬祖人喜歡夾蔥花蚵仔煎蛋或是菜、肉一起享用,所以又有人稱為「馬祖漢堡」,剛出爐的繼光餅不論是夾配料或單吃,都十分爽口美味。
 至於「繼光餅」的由來,坊間說法大多認為是明朝嘉靖年間大將軍戚繼光於清剿閩、浙一帶的倭寇時,所發明的簡便乾糧。士兵用繩子將餅串成一串,掛在脖子上,利於軍隊作戰時行動食用、縮短用餐時間、方便乾糧儲存、避免升火煮飯的灶煙引來海盜的侵襲,如果碰上連日豪雨,也可不用升火炊食的種種好處。
 高明中在去年曾經到大陸找尋繼光餅的歷史,並順道選購烘烤的適合炭爐,他發現繼光餅的手藝在大陸已經漸漸失傳,繼光餅在大陸叫做「福昌餅」,他找到一條街過去曾經都是在賣繼光餅,但是現在卻全部消失,大陸如果有製做繼光餅,也已經改用機器生產。
 高明中現在正在幫已經有超過三十年歷史的馬祖老字號品牌注入新的生命,他和台灣媳婦高卉汝夫妻兩人捨棄傳統簡陋粗糙的包裝,與台灣大學教授共同研究如何把馬祖繼光餅推出去,為繼光餅加分,目前寶利軒已經推出兩種包裝設計,目前正在著手研究第三代的繼光餅包裝方式。
 寶利軒的繼光餅,曾獲得華視新聞雜誌、東森電視台、三立電視台、緯來電視網、聯合報、民生報、大成報、自由時報、HERE、美食天下雜誌社等平面、電子報章雜誌爭相報導。高明中說,他本來不喜歡在製做繼光餅時,有人在旁觀看,不過經過大批媒體記者的訓練,目前他非常歡迎觀光客前來參觀繼光餅的製作過程,寶利軒製作繼光餅的時間為上午五時到八時,最佳的參觀時間是在七時到八時之間。寶利軒地址是馬祖南竿介壽村九十六號,電話(○八三六)二二一二八、二五七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