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馬中 黑毛

  • 2004-06-09
 「書是聖哲所居的殿堂」。徜徉在書海,悠遊在古人的思想中,享受攫取知識的快樂。那扣人心弦的一字一句,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那感人肺腑的持守進退,是我們日後做人處事的最佳借鏡。
 知識在現今社會之重要是無庸置疑的。沒有書本的薰陶,我們的言行舉止極易流於放蕩不羈,一言一行沒有約束,甚至口無遮攔,行為無狀;沒有知識的泉源,那麼人類文學藝術的創作將會乾涸,因為缺乏向更高深的創作領域鑽研的根基,只能在原地打轉。勸學開宗明義:「學不可以已。」因為知識無垠無涯,眼睛所見的世界絕非宇宙的全體。
 在文天祥的眼裡,讀聖賢書的意義是捨生取義,而我所認為的讀聖賢書的主旨意義,是要去實踐,將無形的知識化為日常生活有形的東西,而之中最重要的便是履行。「書本要像降落傘,打開才有效」,空有滿腹的學問,如果不將之靈活運用,那麼「學習」便失去了意義,知識強調「吸收」和「運用」,缺一不可。
 固然受囿於地理位置和思想、語言、種族等之差異,在認知上也許有所不同,但「書」不分你我,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我們更能去領會古人的思想,飽覽世界各國的風貌。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知識是每個人心靈的出發點,我們應當極力吸收、涵養。
 在茫茫的大海,「思想是風,知識是帆」,未來仍有漫漫長路待我去發掘書中的黃金屋。「讀書如吃橄欖,愈細細體會,愈深覺有味。」我的活水仍推動我向更大、更遠的海繼續航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