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外交往中,不能不講信用,不講信用、不以誠相待,不僅損害他人的利益,也會損害自身的切身利益,當然更談不上更進一步的交往了。
在瞭解社會交往活動的重要性之後,我們還必須充分瞭解,社交活動應該注意的基本原則和遊戲規則。「社交的原則」是由社交活動的性質和目的決定的,也就是各企業主根本利益和社會責任的反映和體現。換言之,社交活動的原則,就是企業處理「公眾關係」的原則,謹摘要分述如下:
一、敞開胸襟講實話
企業領導者之所以要講真話,是為了在社會交往中,取得別人的信任,與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實際工作中的任何問題,要想得到「合理」的解決,必須要以對客觀事物做科學的分析為前提。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而去「掩蓋事實、弄虛作假」,這不但對解決相關問題毫無幫助,而且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你可能偶爾「投機取巧」成功,但是,絕不可能次次都僥倖成功;對「公眾」不講真話,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是對公眾的愚弄、欺騙和不尊重,最終結果也必然影響到你與企業整體的聲譽。就像美國最早製造「炸藥」的克萊頓公司,剛開始時,對外一切都保持神秘狀態。但是,製造炸藥,難免會發生意外的爆炸事件,於是外界流言越來越多,越傳越毛骨悚然,最後居然把公司的「形象」,編成了可怕的殺人魔鬼。後來,該公司的領導者,在報界朋友的啟發下,把一切真相向大眾公開,主動邀請記者到工廠來參觀或座談,並透過傳播媒介向大眾報導「真實情況」,同時還大力向公眾宣傳化學工業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經過公開後,製造「炸藥」的克萊頓公司,不僅沒有「損害」公司的形象,反而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著公司的難題,得到公眾的諒解和「好評」,這就是一個講實話好處多的典型。
二、一定要講信用
「信用」是以事實真相為基礎的,也是在交往中產生的。不管是人與人或企業與企業交往中,人們一直將「信用」視為最寶貴的生命,對商家來說,它則是自己和企業的生存所在。古往今來,信用和信譽都是人們生命裡最重要的美德,具有時代相傳的特性。「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人季布生性忠厚,行俠仗義,樂於助人,凡是他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會想盡方法努力達成;否則,他就會覺得自己欠了別人的情。因此,在楚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得黃金一千斤,還不如季布的一句諾言。」而這也正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當企業與外界進行交流時,必須謹記「無信不立」的大原則,不能不講信用,社交則離不開信用,不講信用就不能以誠相待,這不僅損害他的利益,也會損害自身的切身利益。日本一位行銷研究的專家曾指出,沒有信用,不僅會得罪了老朋友,也難於結交好朋友。在商場上更是如此,企業經營者或企業團隊,一旦失去信用,不僅生意根本做不成,往後企業社交中,根本就是孤鳥一隻,人人看見都躲得遠遠的,形成「孤掌難鳴」,企業必面臨倒閉的命運。
三、要有長遠的眼光
社交是一項從本身利益出發,而謀求發展的公關活動,用意是要通過有計畫的、長期的活動,為企業創造一個舒適而有彈性的外部環境。因此,在展開社交時,企業主一定要有宏觀的思維,要從大局出發,眼光要往遠處看,絕不能「急功近利」,到頭來「得不償失」。因此,一個企業良好形象的塑造,一個良好的網路的建立,絕非一蹴可及的事,需要企業領導階層小心呵護,長期耕耘。
企業社交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因此,企業經營者或管理階層一定要平時著手,重在積累,應有「未雨綢繆」作為,不可視為「應急救火」之誤想。所以,企業社交應該堅持整體與局部、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的原則,並且要有恆心與韌性,如此才能有令人滿意的成效,也才能使「企業」獲得「游刃有餘」的生存空間,比別人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淺談企業社交的原則!/吉淦
- 200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