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遊後感/觀光局技正 林建成

  • 2004-06-25
壹、前言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武夷有三寶;奇山秀水、岩茶好,逍遙天上遊,人間仙境在武夷,此行武夷一遊,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不知人間是何月;再加上此次有幸參加第七屆武夷國際旅遊招商展,獲益良多,真是他山之石足以借鏡省思。看看武夷,想想觀光立縣的馬祖,自嘆弗如,邁向觀光立縣有賴大家共同努力。
貳、武夷山概述
 一、武夷地理位置及景點簡述
武夷山市位於福建省北部,1999年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全市總面積2798平方公里,境內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國家旅遊度假區、更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武夷市南部,方圓70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在世界同類自然景觀中獨樹一幟。山不高有高山之氣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碧水丹山之中擁有三三、六六、九九之勝。「三三」指的是碧綠清透盤繞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態夾岸森列的三十六峰,「九九」指的是翹首東望矗立山中的九十九岩。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保存了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享有「世界生物之窗」、「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天然植物園」的美稱。今日武夷山,鐵路、公路、航空交通便捷,擁有觀光飯店30餘家,以武夷山莊為代表,已形成食、住、行、遊、購、娛一系列 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
參、武夷一遊心得簡述如下
一、 天遊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喟歎:「其不臨流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遊客爬800個階梯,登上海拔才400公尺的頂峰,即可睥睨群峰,俯瞰九曲溪流,而且景緻隨四時、晴雨、晨昏幻化不定。爬800個階梯真是上階氣管炎,下階關節炎,不上不下腦膜炎。
二、 一線天:「擠過一線天,肚皮瘦一圈」,一線天是由伏羲洞、風洞和靈洞連成的靈岩風景線的裂縫形成,從洞中仰視,可見49公尺高的岩頂,如受斧劈般的直削而下,僅走全長178公尺中開放的其半,就讓我心驚膽跳,好怕自己是個雪球滾下去,往回一看,真不敢看。
三、 水濂洞: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水柱即從百公尺高的洞穴傾瀉而下,形成一道水幕,隨著風勢忽前忽後,忽左忽右的飄搖噴灑,猶如水舞,較瀑布少了雄偉氣勢,卻多了點飄逸詩意,讓人心曠神怡。
四、 九曲溪:詩人常以「山挾水轉,水貫山行」形容,而且一曲一面目,一步就見一景,不過,最令人讚歎的是撐篙的船夫,不但具有旅遊專科學校學歷,又有導覽專業,口齒伶俐又幽默,介紹奇山神話故事,常博得遊客縱聲大笑,袪除不少遊程中因曝晒的難耐,又有美女相陪,真是不虛此行。
五、 大紅袍茶王:大紅袍被稱為武夷山的「岩茶之王」,粗看是3棵不起眼的茶樹,竟有如此聲名,令人不可思議,據說年產才7兩茶葉,僅供招待貴賓,身價不凡(時間不容許,未去,由解說口述)。
六、 宋街:宋街由仿宋建築的群落組成的街坊,街的飛雲樓宛如古城門,賣些字畫及武夷名產,順手也買些送人,時間匆促只作短暫停留。
七、 萬春園:萬春園是一座傍山依水的溪濱公園。溫步在園中的石徑,抬頭可觀賞大王峰的雄姿、禪岩的矜持、玉女峰的秀靈、獅子峰的威武,低頭可端詳碧水翠竹的倩影,草地、花木的嬌豔、真山真水的萬春園四季如春,到處生機盎然、景象萬飛,是名副其實的「萬春」。
八、 石門洞天:沿萬春園石徑溯溪西,石徑兩側溪山漸漸合攏,在石徑曲折處,寬敞的萬春園隱沒在山石之間,展現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皮:逼溪而立的懸崖和冒出溪面的巨石,形成一座天然的門戶。水中巨石刻有「石門」、「靈源一派」等石勒,這裏是一曲的石門,過石門小徑臨溪懸空,一灣溪水在腳下瀠洄,在碧波蕩漾的遠方,群峰左右簇擁著的玉女峰正濯出水面。
九、 止止庵:止止庵在大王峰峰麓,三面都是窺壁,左邊是大王峰,右邊是鐵板嶂,背倚著帽亭峰,面對著虎嘯岩,溪漳繞行其旁,自古「不深而幽,不高而敞」的仙家勝地。
十、 大王峰:大王峰是武夷山第一峰,又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大王峰上斂下形如紗帽岩。它雄踞景區南大門,巍峨挺拔宛如天柱,宋朝以前又叫天柱峰。宋朝時,大王玉女的民間故事廣泛流傳,天柱峰又易名大王峰,其與玉女峰仙女更有千古戀情憾天地傳說。
十一、靈岩:靈岩下的一線天是武夷山奇特的岩洞。靈岩,遠遠望去,平淡無奇,亙長的峰岩平臣在地,不峻不峭,又無溪環水包,可走近一看,橫亙數百米的巨岩腹內三洞並列,一線見天。
十二、風洞:風洞,是靈嵩下毗鄰的三個洞的中間一個洞。風洞內通一線天,靈岩石 聽流動氣流從這裏日夜不停地沖出。盛夏,倘若坐在這裏,片刻之間暑熱全消,涼爽清幽得使人不忍離開。
十三、神仙樓閣:神仙樓閣的洞口向左右兩方展開,洞頂礫岩宛如高大的飛簷向外斜覆,構成水準岩洞,岩洞綿延數里。神仙樓閣岩洞如此之高大,使人把斜覆的洞壁當作陡壁,注意力被洞壁上的小洞所吸引,這種只見小洞不見大洞的錯覺,充滿小洞藏大洞的妙趣。
十四、曹墩民俗村:曹墩民俗村有悠久歷史,家家種茶、製茶,街道有江南風味,村旁有風情水車、古老茶坊,農村之美盡收眼前,又逢每週一次趕集,人來人往,攤販叫賣聲,整個村莊蠻熱鬧。
肆、看看武夷,想想馬祖,茲將武夷觀光六項作一簡述
一、武夷之食:
武夷山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風味各異,富有濃厚的閩北地方特色。
武夷山小吃鹹、甜、葷、素、香、脆、軟、糯各色俱全,具有獨特風味。如「粿仔」,是用上等早米磨漿瀝乾做成小手指般大小的條塊,調以佐料,加上精肥俱備的豬肉片,火蒸而成的。製作工藝獨特,形態美觀,粿肉均別具風味,在福建風味飲食上獨樹一幟。
「火燒豆莢」是村民別有情趣的一種獨特小吃。中秋節前後正是田埂豆飽滿之時,在坪上架一堆火,將田埂豆連杆帶莢挂在火上燒熟,剝皮後食之,有一種特殊的田園風味,有諺語云:』火燒豆莢坪,不吃也有名』。
「胡麻飯」是武夷山最遠古的傳統小吃,俗稱麻粿。以上好的糯米用水浸透後蒸熟,置石臼中用木槌打爛、揉成小團,拌上芝麻、白糖,香甜可口,食石耐餓。在不少武夷山神話傳說中,神仙都用胡麻飯招待鄉人,被稱為神仙飯。吳屯的金(以柴灰淋水浸糯米)、金粽,景村、興田的白粿也都和胡麻飯一樣講究、甜、滑的風味。
「粿仔」,獨樹一幟的武夷山風味小吃,由上等早米磨漿瀝乾後,做成小姆指狀條塊,再調以佐料,加上精肥俱備的豬肉片,火蒸而成。形態美觀,色,香,味俱全。「涼水仔」是武夷山傳統清涼風味飲料,系用野生的薜荔果,將仔剝出曝晒後加工常成的半凝固涼飲料,調以蜂蜜食用,具有解熱消暑,提神健身之功效。
「鼠曲粿」即清明粿。是武夷山人精工細作而成的絕妙點心。在清明前,採摘鮮嫩的鼠曲草搗爛,取用草汁和入米漿,蒸熟,包上香菇、筍絲、肉絲、腌菜等制成的餡,製成綠色的大餃子。農村還有不包餡做成磚塊大小的粿。特點是保存時間長。
「飴仔」是武夷山人七月半鬼節製作的節粿。用稠米漿為皮,餡有甜咸兩味,外面用芭蕉芋葉包成長方形。清香可口。鼠曲粿、飴仔等節令食品,可增加節日的觀歡樂氣氛,因而從古至今,久傳不衰。當然山產野菜更是來武夷饕客夢寐以求,大飽眼福、口標地。(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