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特別覺得火熱的朋友,因此,我也沒有與朋友鬧得面紅耳赤以至於「絕交」的事。我認為人都有缺陷,或多或少,但不可能絕無,而「缺陷」是他自己的事,與我這做朋友的人礙著什麼呢?只要大過節不虧,小過節誰都有些,何必太認真了。否則,你就壓根兒會找不到朋友,而讓自己天地撇得冷冷清清的。對朋友得從他的「長處」找,何苦老見人家的「短處」;最妙的是忘記人家的缺陷,竟或乾脆不知道。
世上多的是全面的友誼,對朋友的一切都「深入牽涉」,關於朋友的一身一家,甚而父子夫婦間的事都得問問。那是把朋友當作「親屬」,是變了質的友誼,覺得好,固然無可厚非,但在人情味上所留下的朋友之間的「可貴情調」,也許反而非常微薄了。
我讚美那些站在點或線上的友誼。賭有賭友,酒有酒友,政治上有同志,職業上有同行,而研究同一學術的,還有所謂同道,:::等等,這就是了。
這樣,朋友之間顯得很「單純」,也就相處得很「輕鬆」,可是並非單調。一天煩重而累贅的工作之後,晚上約幾個這樣的朋友聊天,一杯清茶,儘夠你一洗「煩塵」,感到生活中的愉悅。假如你是搞文學或藝術的,與讀清新的作品或鑑賞雕刻、繪畫沒有兩樣,只是聽覺不同罷了。是商人,便像讀了一部活的生意經,既有益又有了調劑。是職場中的友人,那更可吸取各行各業的技術資訊,增進自身見聞。賭友與酒友就更妙了,得慢慢的咀嚼,會忘了自我而融為一片::::。
朋友在人生中最是有「彈性」的一環,輕快、響亮、光明、快樂、悲壯,而且一無拘束,象徵著無限的自由。人生的負荷太重了,一個人已難肩擔,為什麼還讓別人來分擔你那些愁悶與煩惱?而且你也何必去深入牽涉到人家的生活圈子中去?我們可別忘了聖賢早有明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寓意則在此。
我們也常見人們用「兄弟」來形容友誼之篤。這又何必呢?既朋友的一端止乎兄弟,古代五常中為什麼又有「朋友有信」這一條呢?喫膩了肉味,有時也想嚐些清淡些的蔬菜;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為什麼硬要說蔬菜的味道像肉?
處在工業時代裡,人海洪流中充斥「名利」之爭,社會中「爾虞我詐」陷阱隨處可見,但是為「人」者,決不可能脫離人群而獨居,而「明哲保身」之道,則莫捲入人們諸多無謂紛爭中,所以,我沒有特別覺得火熱的朋友,因此我也沒有與朋友鬧得面紅耳赤,甚至於絕交的事。----也許有人說我冷酷,其實我才是最熱情的,可不是嗎?
君子之交/吉淦
- 200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