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讀書風氣,創造書香社會/黃偉民

  • 2004-07-10
一、 前言
 馬祖地區近幾十年來,隨著戰地政務的解除,地區經濟的逐步發展,加上觀光事業的加速起飛,在短時間內已從一個民風純樸、生活清苦的漁村,一躍成為邁向海上桃花源,並以商業及觀光為主軸的地區發展。
 一個地區的演變發展應該是「漸近式」的,「漸進式」的社會,其間各種政、經、文、教,不論是物質或精神建設,都能在正常的軌道中獲致成熟的進展。而我們馬祖地區近幾年的發展,的確使我們在短時間內擁有相當的物質享受,可是在精神文化的配合,卻未必能與物質建設同步成長。其結果可能使人們對物質形成強烈的崇拜,導致物慾橫流,私利是尚,進而造成一些社會問題,如奢侈、淫逸、誇大、貪汙、暴力、庸俗的社會風氣。
 在中文領域有很深造詣的曾昭旭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特別提及:「今日社會的癥結,在於我們所擁有的財富、資源,己豐盛得遠超過謀生所需,卻沒有將餘力過度到精神文化的領域,去從事真實的道德修養與文化活動」。又談到:「如果我們一味順著謀生活動的慣性,繼續攫取資源,利用社會以滿足物慾,而不知將餘力轉為從事道德修養、文化活動,則愈多的財富將只會帶來壓力與危機。」的確,今天我們以經濟及物質掛帥的發展,似乎已經逐漸形成社會偏頗的現象。因此,如何在經濟發展中,配合一個更深度與廣度的文化建設,以提昇縣民文化品質、增進縣民文化素養,實為馬祖地區當前重要課題所在。
 二、 以推動書香社會來促進文化建設
 提昇縣民文化品質與素養的途徑可說是經緯萬端,不一而足,但是如何使社會逐漸脫離鄙陋和粗俗的內涵,人們放下財大氣粗的心態,積極培養縣民讀書風氣,推動一個富而好禮的書香社會,實為標本兼治的當務之急。
 當一個人沉浸在知識的領域之中,將會改變其氣質,擴大其視野,並能培養謙卑的德性。正如高希鈞教授在「做個高附加值的現代人」一書中強調:「知識的無窮性,使得追求知識的人謙卑。在謙卑之中讀書人學會了虛心、耐心、愛心。一個胸懷虛心、耐心、愛心的讀書人,即使擁有令人嚮往的政治權力,也不會變成令人討厭的官僚;即使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也不會有令人反感的銅臭;即使擁有令人尊敬的學術成就,也不會有令人失望的自負。」假如馬祖地區眾多的民眾對於新知的追尋能夠好於其中,樂於其中,並普及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家庭、假如有更多鄉親能夠以書櫃代替酒櫃,以書桌代替麻將桌,以書店代替餐廳與卡拉OK店,那麼馬祖地區將能在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中,邁向祥和、文化與充滿性靈的境界。
 三、推動「書香社會」的努力方向與作為
 培養鄉親讀書風氣,創造書香社會,既然是本縣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因此不應只是某些人的責任,而是需要各層面及鄉親們共同的參與。同時在主客觀的配合上,也需充分滿足兩個條件:一、內心有追求知識的慾望;二、外界有一個提供知識的環境。唯有如此才能日起有功,事半功倍。因此,個人不揣疏陋,提出如何倡導讀書風氣,建立書香社會的努力方向,與各位先進共勉,並祈不吝指教:
(一) 政府文化單位配合社會需要提供新知。
 政府文化單位需要具有敏銳的時代感覺和認識社會各階層思想觀念傾向的見識,尤其應針對社會所需,提出出版文化的理想與作為,並應出面輔導出版社,鼓勵文化事業的投資,必要時給予課稅優待,或准予無息貸款,使具有更充沛的資金運轉。同時必須努力去發掘作家,與作家協力出版具有現代感覺與需要的書籍。此一作為不但是適應現在的社會需要,而且也符合出版業者的生意經,既可在收入所得有所增益又能贏得肯定與讚頌,可謂一舉兩得。(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