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哲學/林泉利 國中教師

  • 2004-07-10
 根據一項外電報導,英國最近流行「道歉」,不過不是直接向當事人說,而是上網「懺悔」,新聞的「道歉人網站」單日吸引了上萬人瀏灠。相信在英國還會「加溫」,全球也會有業者跟進,心理學家說「網路懺悔」有助心理建設改善,雖然網路只是小道媒體,但總比上網做「隱姓埋名」的攻訐、撻伐名人、熟識要來的善意些。
 話說回到台灣,這一次敏督利的造訪,結果大考讓很多年輕學子對國家失去信心,因為要冒著風雨「慷慨赴義」,結果換來的是負傷、遲到,得到的回應是加分照規矩來,大考中心李代主任也只是一句「上面要我辭職,我會負起責任,到現在李老先生仍然不動如山呢」。結果讓美麗的寶島「柔腸寸斷」,傷痕累累,我們的政府也只有「十萬元」的慰問金與一切待議,農漁民的心在泣血,中南部的民眾在傷痛,只因為這個政府會選舉、作秀,看中南部民眾多麼熱情的「投票」給扁、呂,如果的回報是「民不聊生」:::扁、呂、游等道歉了沒?
 或許在網路上道歉有些心虛,但至少有了些微誠意。我們的政府歷經七月的前三天「教訓」如果連「負責」都不願承擔,口頭道歉都省了,那麼這個國家何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