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公視「魔鏡」取材彰化兩所國中的能力分班嚴重,引起社會重視、討論,受眾矢之的彰化學區人人自危,其中以彰安、陽明兩校的家長會準備動員家長北上抗議。就事件本身而言,公視固然點出了「問題」,但不夠嚴謹的訪問、處理未審先判,以為讓杜正勝部長點頭,人本史英落淚,就以為可以達到正義訴求,殊不知「能力分班」在地方早已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樣板宣導,從本次家長的「嗆聲」、翁縣長的「奧援」就可以看出從台北「治」天下,根本就是不食人間煙火。能力分班如此,學測成績城市雙峰現象,讓窮鄉僻壤的國中生家長抬不起頭來,這難道不是固執大一統政策下的盲點。
再看看大台北地區數理資優班考試,報名人數高達二千五百七十二人,名額不過二百七十人,不到一成的錄取率,考生趨之若鶩,為何這些大多已達前三志願學校的考生,還是硬擠高中資優班?這與國小升國中所考的資優班如出一轍心態吧!這兩項考試又有幾成可以找到真正資優學子?相信家長們心理最清楚,如果不是用補習的,很難一路如願呀!換言之,升讀資優班也不過是進入個「變相」升學能力分班而已,因為這些班級享受資源豐富。常態只不是學理上名詞?
近三千考生、資優班與能力分班林泉利/台北新店
- 200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