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務實、掌握機會、開創閩台新局/曹爾忠

  • 2004-09-17
兩馬同心促進海峽西岸經濟開發區建設研討會發言紀錄
一、 前言
(一)二○○二年在台灣曾掀起對大陸經濟發展預測的論戰,代表人物分別是大陸旅美學者章家鐓與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其中大前研一所著:「中國,出租中」一書,預測未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明確指出:「中國六大經濟區(東北三省、北京與天津、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省)中,福建省潛力十足,但是,和其他五大經濟區域比較起來,可惜的是,福建省還未形成獨具一格的特色。(福建省)如能好好利用台灣的財力、資金、經營方法,溝通無礙的福建、台灣將結合成一個經濟圈,將形成人口六千萬的大區域。」明確提出海峽西岸大陸福建省未來發展的方向。
(二)兩岸經濟各自快速的發展,區域對比已產生明顯落差,勢將形成「大者恒大,小者越小」的局面,所謂「磁吸效益」的危機感,不僅在台灣面對大陸、馬祖面對金門時產生;在大陸經濟發展區塊中,福州面對廈門,福建面對長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開發,也同樣產生危機感,甚至更為強烈;有識之士,深凜海峽西岸的福建省不能跳出現有發展思考的窠臼,將永無機會與他經濟區或新興經濟區一較長短。
(三)從兩岸交流發展四個階段,檢視海峽西岸大陸福建省發展軌跡,約可劃分如下:
1. 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七年,兩岸對峙、軍事優先、戰爭風險、影響兩岸福建省的建設發展、大陸福建省與其他地區建設發展比較,明顯相對延後、停滯,反受地緣之害。
2. 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開放大陸探親,推動兩岸交流,大陸福建省與台灣在血緣、文化、語言、風俗習慣上,均具交流優勢,但因需經港、澳中轉,雖近在咫尺,卻未能享受地利之便。
3.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九日台灣推動高雄港為境外轉運中心,開辦國際輪及第三國權宜輪航行兩岸;隨後大陸亦指定福建省福州、廈門為對應通航之港口,開放了兩岸「準直航」的新猷;二○○一年一月台灣依照離島建設條例開始試辦馬祖、金門與福州、廈門的通航(通稱小三通、直接往來)雖非全面三通,但大陸福建省卻能因地緣獨享現階段兩岸通航利益。
4. 未來兩岸全面通航,時程充滿變數,一旦真正全面通航,大陸福建省將與其他區域共享通航利益,進而產生激烈競爭,特別是航程二小時以內的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開發區,大陸福建省能否因地利而真正受惠,尚待評估。
因此本人直言,大陸福建省的過去、現在、未來,成也台灣、敗也台灣;亦即海峽東、西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特別是現階段獨享通航利益的大陸福建省,更應把握機會、理性務實,面對問題,絕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開創閩台新局,因此本人對今天的主題綜合評論:「方向正確、有理想、有前瞻、具體可行,只要落實執行,必能為海峽兩岸創造最大的效益。」且此與馬祖綜合發展計畫第二期的規劃方向相符,深為我馬祖所期待,希望共同努力,合創榮景。
二、 掌握近程-現階段已具可行的方案,全力衝刺
兩岸因政治爭論,影響經濟發展之例,不勝枚舉;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本人代表馬祖地區簽署「福州馬尾—馬祖關于加強民間交流與合作的協議」(簡稱兩馬協議)即是秉持暫擱爭議的方向,務實的推動兩岸試辦通航(小三通、直接往來),才有今天兩岸小三通的往來,因此本人在此呼籲,大陸福建省宜不參與兩岸政治爭論,依兩岸現行已允許的法令,將已做的事項做到最好,並爭取可做的事項,不要因政治爭論,空轉虛耗,浪費時間,具體建議如下:
(一)全面檢討小三通,並明確宣布福州馬尾限期開辦落地加簽,方便台灣地區人民進出馬祖-馬尾。
小三通(直接往來)實施三年半以來,民眾經馬祖或金門進出大陸的人數,差距越來越大。根據統計,民眾由馬祖、金門進出福州、廈門的人數,二○○○年馬祖為四、○九二人次,金門為二萬一、三七七人次,馬祖約佔金門的五分之一;二○○一年馬祖為四五○三人次,金門為五萬三、六八一人次,馬祖僅占金門的十分之一;二○○二年馬祖為七、二五四人次,金門為十六萬○一○三人次,馬祖與金門人數比已擴大到僅有二十分之一;二○○四年一至七月中,馬祖雖略有成長,約達九千餘人,但金門進展更快,已超過二十萬人次,六月單月即達三萬六千人,遠比馬祖三年半總和還多,其中雖然主客觀因素很多,但廈門開辦落地加簽便利進出,應是重要的因素。比較香港—深圳與澳門—珠海的配對組合以金門與馬祖的條件差距,如不能給予馬祖比金門更優渥的條件,更開放的做法、受傷害的將不僅只是馬祖而已,福州也同樣受傷嚴重,如此將惡性循環,勢將繼續拉大金門、馬祖的差距,甚至終將完全捨棄馬祖,最後福州也同樣被邊緣化,永遠趕不上廈門了,所以再次呼籲福州馬尾落地加簽一定要開辦,而且要限期開辦;時機成熟後,還應爭取一年多次簽証或免辦簽証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