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馬同心促進海峽西岸經濟開發區建設研討會發言紀錄
(續昨)而且要限期開辦;時機成熟後,還應爭取一年多次簽証或免辦簽証等,全面建立無障礙的通航管道。
(二)建立「台灣—馬祖—福州(馬尾)—莆田(湄州)—廈門—金門—台灣」經濟環、旅遊圈。
每年台灣同胞到莆田湄州進香約十萬至十五萬人次,建立從馬祖—馬尾進、廈門—金門出或金門—廈門進、馬尾—馬祖出的環狀動線,對海峽兩岸的福建省助益最大,不但可推動相互依存、縮小馬祖、金門與福州、廈門之間的差距;讓台灣同胞一次進香,能同時旅遊兩岸三地(馬祖、金門、大陸),又不必走回頭路線,邊際效益最大,可行性及接受度均高;同時此一經濟環、旅遊圈以湄州媽祖為中心,不受未來大三通的影響,當可永續經營,值得我們努力開發。
(三)開放大陸人士前往金門、馬祖觀光已成熟,不能再拖,妥善規劃,必將帶動福州、廈門旅遊事業,創造海峽兩岸觀光前景。
開放大陸人士到金門馬祖觀光是台灣開放大陸人士直接到台灣觀光的前奏,大陸福建省勿以「善小而不為」,應將馬祖、金門納入福州、廈門旅遊版塊,擴大大陸福建省旅遊版圖,將能帶動大陸福建省的旅遊事業,則福州、廈門繁榮可期,因此絕不能僅以金門、馬祖單獨受益為考量重點,事實上,最大的受益區域將是居間的大陸福建省。
(四)規劃馬祖、金門至武夷山等旅遊包機,結合兩岸觀光事業。
武夷山為世界遺產觀光區,及早規劃開辦馬祖、金門到武夷山旅遊包機,前景看好,同時亦可配合前述經濟環、旅遊圈的規劃路線,增加旅客旅遊附加價值,充分發揮大陸福建省的旅遊優勢,吸引台灣旅客,創造商機。
(五)強化境外轉運中心功能,發揮獨占效益。
台灣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九日公布境外轉運中心辦法,現有大陸六家,台灣四家航商申請營運中。根據統計,高雄港境外航運中心運量,一九九八年為二十七萬TU(標箱)、一九九九年為三十六萬TU、二○○○年為四十三萬TU、二○○一年為五十萬TU、二○○二年為五十七萬TU、二○○三年為六十三萬TU、二○○四年一至七月已達三十八萬六千TU、均逐年成長;二○○一年八月三日台灣已修正境外航運中心設置要點,將航空納入高雄港轉運中心範圍;二○○四年五月,更擴大範圍至台中港與基隆港,境外轉運中心效果將更顯著。大陸福建省宜配合台灣現行規定,妥善規劃,掌握機會與優勢,全力衝刺,必能創造佳績。
三、 規劃遠程-建立海峽兩岸大生活圈遠景
誠如大前研一所主張,福建、台灣應結合成一個經濟圈,才有發展前景,亦即僅有海峽西岸的發展,經濟規模尚不足以與大陸其他區域競爭,必須結合海峽東岸台澎金馬,才能與長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洲等一較長短;因此應以建立福建大生活圈為規劃遠景,創造未來海峽兩岸的新契機。
目前大陸福建省吸收台、外商投資已有很好的成效,如東南汽車、中華映管、翔鷺化纖、冠捷電子以及台泥、統一企業等,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為大陸福建省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不容諱言的,大陸福建省在招商過程中,也有錯失機會的例子,如一九九五年王永慶投資廈門海滄案,一九九八年拜耳撤離台中、二○○一年台積電規劃大陸投資及長庚希望在大陸福建省福州、廈門設醫院等,有的因為大陸福建省未能積極爭取而喪失機會,也有的至今未能同意,減低了大陸福建省的優勢,都將影響海峽西岸福建省的未來發展。因為大生活圈的規劃,除了人員進出、貨物交流外,吸收台、外資投資創業,是不可或缺的,大陸福建省與台灣一水之隔,有信心、有條件可以爭取外資(特別是台資)的優先投資,絕不應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同時大生活圈規劃中,尚應包括醫療的提升,電信、郵務的充分提供,文教產業的發展,交通秩序的整理等等,爰建議如下:
(一)提升醫療品質,應同意並支持長庚在福州、廈門設醫院。此舉,初期固將衝擊大陸福建省醫療體系,但卻是吸引台商外資投資的有利條件,長遠上來看,對大陸福建省是正面、有利的,不應輕易放棄。
(二)透過馬祖、金門開放海峽兩岸直接電信通話及郵務服務。
根據統計,一九九四年五月台灣對外電信通話,大陸即首次超過了美國,其中大陸福建省佔有重要的部分,而且逐年增加中,如今馬祖、金門與台灣都已完成了第二條光纖海纜,如能透過馬祖、福州與金門、廈門建立海纜、直接通話,將可提供台商費用更低廉,品質更高的電信服務,郵務亦同;如此將能吸引台商到大陸福建省投資、並加強台商的競爭力。
(三)推動文化交流、結合兩岸文教產業,創造共榮遠景。
一九九七年台灣擬開放同意大陸學歷檢覈認証,後因政治因素,順延迄今,尚未通過,但依當時教育部所列大陸七十四所大學院校中,大陸福建省僅廈門大學上榜,比例偏低,不足支持海峽兩岸大生活圈的需求,應力求強化教育事業,一方面爭取台灣(特別是馬祖、金門)學子來閩升學,給予優惠與保障,另一方面,設台商學校,開辦台灣大學院校分校(部),從教育著手,推動文教產業的發展。
(四)整頓交通秩序,建立文明城市。
海峽西岸大陸福建省交通硬體建設已初就,五個小時內交通網路也已完成,未來需要的是交通秩序的整理。從觀念上著手,配合交通號誌標線的設置,建立執法威信,必能立竿見影,以最小的代價,獲得邁向現代化文明城市的最大效果。
四、 預估未來兩岸發展趨勢
預判兩岸關係必能在穩定中發展,本研討會的目標如能順利達成,試可預測:
(一) 五年內馬祖、金門地區生活必需品將由大陸福建省供給80%至90%
(二) 如大三通遲不開放,五年內經馬祖、金門中轉進出大陸的台灣地區人民將可達二○○萬人次,亦即可替代港澳六○○萬人次中的三分之一。
(三) 如大陸配合,五年內大陸人士到金門、馬祖觀光將達五○萬人次,到台灣本島觀光將超過二○○萬人次。
(四) 從台灣二○○四年五月擴大境外轉運中心,限制台中港禁航海峽西岸航線以觀,全面大三通初期,台灣將可能因軍事反應時間的考量,限制一小時以內航程 (包含福州、廈門機場)的飛航。大陸福建省與其期待大三通的全面開放,不如務實地做好現階段小三通及境外轉運中心的通航。
五、 結語
馬祖、金門原是台澎的外島、前線,小三通實施後,地理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成為海峽兩岸的中間、中繼;相同的,大陸福建省原在大陸亦屬於邊陲、戰地,兩岸交流後,也成為兩岸的中樞、樞紐,站在兩岸最關鍵的地位;因此這一代的閩台金馬的中國人,應有勇氣、責無旁貸、當仁不讓的承擔起時代的重責大任,以小三通及境外航運中心為起點,聯合規劃海峽東西兩岸大生活圈的遠景,創造一個適合人居、近悅遠來、永續發展的新環境,為閩台人民爭取最大的福祉,是所至盼。(完)
理性務實、掌握機會、開創閩台新局/曹爾忠
- 200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