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存於世上,有誰能躲過老、病、死的命運呢?充其量,只有快與慢,多與少的不同而已。所以無論你的身體如何健康,也會慢慢的衰老下去,工作能力隨之慢慢的低落,因此便規定了退休辦法。一方面為新陳代謝,培育後進。而另一方面亦為服務多年曾為國家社會勞心勞力的資深人員,好好休息,頤養天年。按退休年齡係依國家法令隨個人的工作性質而規定有五十五歲,六十歲以及六十五歲各種年限,於退休時同時發給退休金,以維退休人員日後生活所需,此種德政,身受者曷勝感激!惟部份身體尚屬壯健,仍可勝任工作者,雖有繼續工作的意願,因限於法令,屆齡必須退休。但退休以後,卻無如其他國家可利其工作經驗,轉入私人公司或工廠任職,俾有機會繼續為社會服務,不損失多年培育出來的人才,以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目的,是多麼值得鼓勵的呢。
回顧目前的台灣,以私人公司或工廠的規模既小,對研究業務發展的預算,編列有限甚至少有編列,聘用此種有經驗的退休人員以為改進有關業務的計畫,尚付闕如。故身體壯健而業已退休人員的「出路問題」,除少數特殊情形外,可以說是「無善可陳」。則退休者休閒在家,必須自籌消遣之道,否則,終日無事可做,以致精神萎靡,久則而病、而老、而死,已是有目共睹的悲哀。此種對人才的浪擲,對國家社會的損失,實不言而可喻,似非釐定退休辦法時始料所及。惟至目前為止,社會對此種退休人員尚無適當安排以前,只努力求諸己,起碼要繼續維護身心的健康。
一、 要有心理上的準備
退休命令既不是突發的,而是早已預知的,退休後的生活與每天上下班的情形,已迥然不同,可說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則必須有心理上的準備,來迎接這瞬息不同的境遇。以過去曾發生過的事實言之:由於個人的觀感不同,有因無法接受這突然的改變,而仍繼續依時上下班的,對這幾十年有規律的生涯,一時改變不過來,而要慢慢的才能適應。有的卻高臥三竿,糊塗終日。均由於缺乏心理上的準備所致。所以我們必須勇敢的接受這一事實,從而擬定計畫,釐定今後生活目標,以求心身的暢適與平衡,進而達到退而不休的境地。
二、努力創造自己的娛樂天地
只要你的體力可以勝任的,不妨擬定每天的工作目標,使每日均有事可做,自然,無目標亦無所謂,只要使身心有所勞動,不致閒散在家便佳。因此,可選擇些接近自己興趣的嗜好如:讀書、書法、歌唱、登山、慢步、集郵、寫作、攝影、釣魚、作畫、下棋、種花等等,只要不是有害身心如賭博等惡嗜好便佳,就是打幾圈衛生麻將,對年老的人而言,還是少來為妙。因為一坐幾個小時,情緒隨牌的好壞而起落不定,可影響血壓、心臟等,還會導致坐骨神經痛的毛病呢?
三、要有人老而心不老的信念
人雖老但心地還是年輕,不可有認老的觀念。雖然身體各部的構造機能,已沒有年輕時的彈性好,但只要憑著自己的精神與體力,利用過去已有的經驗和對事物的理解等因素,絕對可以繼續活躍於一般人的生活當中,所有一切的活動,不可以老者自居,而應將年齡與地位一古腦兒地拋至九霄,彼此一視同仁,才解脫了精神上的負擔呢!此處須特別鄭重聲明的:所謂「心不老」,決不可有不正當的解釋,作「色」字頭上的想法為要。
四、心胸要開朗、不計小節
不論過去的事業已否有成就,不論你的財富有多少,一旦退休以後,人生的旅途無疑的已走了一大半,就算能夠享樂盡暢所懷的,還有幾何?因為看的多,見得透,容人之量亦必隨之增加,對事對物,不需斤斤計較,與晚輩共處,因時代而不同,思想不同,尤不宜堅持己見,而努力於仁恕之道,日久必心胸開朗,不計小節,則晚景可自娛矣。
五、要有支配金錢的力量
退休時領到退休金,為數雖不多,加上月退休金,則在生活上有此倚仗而能安定下來,這些生活費,必須由自己支配處理。因時代的演變,前人所謂「養兒防老」的念頭,已不合時宜,晚一輩的經濟能力如何?難作肯定,而實際上亦有他們的家庭負擔。有此退休金,已可自食其力,不必伸手向晚輩要錢用,不僅是自己的造化,也是孩子們的福氣。故對自己的退休金必須有支配的力量,否則,複雜的問題,可隨之而至,雖然退休金為數有限,但它的作用是何等重要,亦正是退而不休者極應重視的課題。
六、不妨選定接近自己興趣的喜好、專心學習研究
退休生活是悠長的,繼續的,不可以眼前的安排與滿足,而必須擬定中程以上的計畫,以便實施。如選擇較接近自己興趣的喜好,作一有計畫,有系統的研究:例如書法,每天作定時的臨摹。如讀書,是選今文,抑選古文?是選詩?是選詞?是喜讀現代文學或古典文學?到圖書館便可解決一切。如集郵、攝影;如釣魚,如作畫,則必須有較多的支出。下棋要有對手,種花亦需有參考資料,至於登山、慢步、慢跑等則比較簡單,但必須有恆,如選擇其中一、二種,以便打發時光,從而壯健身心,獲致成果,豈不對你後半段的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
退而不休/石隱
- 200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