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壬癸

  • 2004-09-30
 人左右企業的成敗
 企業以生產營利為目的,要想提高生產,增加利潤,大家都知道必須運用科學管理。科學管理的對象有六:人、錢、材料、機器、方法、市場。以「人」列為第一,可見經營工商企業,無論是龐大的重工業,或是規模最小的商業,必定先要有人去做。一個人能獨立經營的小生意,其計畫營運完全由其一人包辦,當然比較簡單。倘若範圍漸大,用人增多,則應使大家的意志與努力集中,活動步驟一致,這就發生了人的管理問題。
 人是企業資源之一,他的重要性可分兩方面來看:第一,自然界一切資源的利用,全要經由人手,憑藉人的才智以達成,所以人是一切資源利用的起源;第二,如何使個人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集中於一個共同的目標,要依一定的法度和秩序。計畫與執行這種法度的也是人,他們就是各階層主管。因此,近代企業的最大資源即人力資產,人力價值之改進,具有物質上的利益。
 如何滿足員工的需要
 不注意人之管理的企業,縱使它能增加生產效率,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了限度,效率非但不再增高,有時反而會釀成怠工、罷工的現象。舉例來說,現在的企業都知道採用各種科學管理方法,以求增產。如運用動作研究與時間研究來改進工作方法和程序,利用工作分析儘量簡化工作,經此改善後,生產效率也會突增。但是這種好比把人當做機械的作法,沒有人的自發精神,其結果所增加的效率,遠不如除此之外兼顧提高工作情緒所增加的效率為大。因為後者是緣於具有自由意志獨立人格的自動合作精神而產生的,這才是真正效率。這兩種效率,並非絕不相容,而係相輔相成的。
 由於工作情緒乃員工對公司的一種態度表現,而態度是對等的。如果公司沒有適當的態度對待員工,則員工怎能有良好的工作情緒產生?開明的企業家從各種慘痛的經驗中,領悟了調整員工關係著手,從提高員工的工作情緒來謀求企業的成功。提高工作情緒要先能滿足員工需要,需要有兩種:生理的與心理的,生理方面的需要,諸如合於一般生活水準的薪資、合理的工作時間、優良的工作環境等,已為近代企業管理者所重視,並採取了措施。然而單使他們生理方面的滿足是不夠的,必須再給予心理方面的滿足。至於怎樣滿足員工的心理需要,茲申述三點如下:
 一、尊重員工人格
 員工對公司如有意見,無論是關係工作、待遇或福利方面,必須讓他們有充分發表的機會。員工提供的意見,公司應該誠意地考慮,可採納者即付諸實施,不能採納的應當給予滿意的解釋。如果當局頤指氣使,對員工的人格無異是種侮蔑。尊重員工的意見,也就是尊重其人格。加強員工的自信心,亦可增進其自尊心。管理當局應事事信任員工,不可懷疑。互信便能避免種種偽造虛報的弊端,減少用於提防作弊的人財力之浪費。一個人的自暴自棄、為非作歹,往往是由於人家不信任他,處處防備,事事限制,迫使他沒有發展才能的機會。因為對員工不信任,所以企業的分層負責制度不能澈底實行,大小事件都集中於少數主管身上。一般員工缺乏其責任感,工作情緒自然低落。又如同在一處的員工,由於彼此職位差別,有時難免在感情上發生不和諧,而使職低員工產生自卑心理,意志消沈。須知員工各有其先天與後天的環境和際遇,各有不同的學識,經驗、及才能。擔任各別的工作,在職位上雖有高低之差,但都是為社會服務,在人格上並無高尚卑鄙之分。明乎此,則高級員工對低級員工的身分應予尊重,自不待言。
 二、賞識工作成績
 公司組織愈大,階層愈多,高級主管和員工接觸機會也愈少,認識不易,員工的工作情形,高級主管往往難以知道。但人的天性總喜歡自我表現的,一般員工都希望他們的主管明瞭他們的工作情形,尤其渴望主管賞識他們的工作成績。主管人員為了提高員工工作情緒,每天到各處巡迴查看,與員工交談,並稱讚他們的成績,這是非常重要的事,不下於他坐在辦公室中執行各種業務。可能有人認為許多員工的工作都是很平常的,並無特殊表現,不值得主管的稱許。然而寬於稱許遠比嚴格批評更能提高工作情緒,因為不被稱許或稱許過當的員工,他會受寵若驚,儘量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惟須注意一點,主管對員工的稱許,應出於誠意並以誠摯的態度表現之,否則虛偽敷衍非僅不能收鼓舞之效,反使員工疑心是一種諷刺。對員工的工作成績既予誠意的賞識,確切的考查,那麼成績特優者便應給予適當的升遷,勿使有才幹者久困下位,無法一展其長。
 三、鼓勵自發熱忱
 倘若想要員工會各盡所能竭力服務,必須他們願意自動工作,需要員工自己有工作的志願,用自發的熱忱來完成,這並不是隨便可以金錢購買的。首先應注意公司與員工的關係,縮短彼此距離,形成一種上下融洽的風氣,開誠佈公,休戚相關,切切實實讓員工成為公司組成的一份子,讓員工視公司為自己的事業,把公司前途當作自己事業的前途,愛護公司有如愛護自己的事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員工各有各的性格與好惡,各有各的思想與興趣,負責人應分別予以適當的鼓勵,使員工各遂其願,各得其所。有些人祇須一語獎勵,工作便可變好;另有些人可能因此反而鬆懈驕傲。有些人經一次指導就能遵行無誤;另有些人則進步非常遲緩,但結果仍不失為一個優良的工作人員。有些人雖然和老板作社交往來,仍舊知道尊重老板的地位;另有些人則祇知道從上司的友誼中討便宜。主管人員激發員工的工作熱忱,應先了解每個員工的個性,知其志趣所在,然後作個別的鼓勵。
 「分層負責」的觀念必須能突破
 「分層負責」在我國二十多年來,始終還停留在口號的階段上,此中是有個最大的癥結作祟,這個癥結乃分層負責沒有和分層授權相提並論。因為權力是達到負責的基本力量,一個企業既然規定了下級的責任,就應該授給下層相等的權力。如果祇要求下屬負責,而對權力的下授,又若有所恐,吝於確實放手,這非但是不公平的事情,而且恐怕會使分層負責一直流於空言,無補實際,是不會發生效果的。
 今日的企業之究竟是否有所成就,應以其所有獲得物力與人力的總和而足。
 物力是較有定形的,而人力則影響之因素太多。人是主要的關鍵,企業高級主管必不可忽略人的管理。至於有關一般業務性的瑣事,甚至專門的技術問題,都無妨交由下屬或專家去管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企業管理的精神,達成企業成功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