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人生,給兒子的家書/劉枝蓮

  • 2004-10-17
平兒:
真正快樂的源泉是無需典當青春,只要努力耕耘它就會轉化為成長的喜悅。那天你提著簡單行李執意要獨自赴成大報到,是否在證明自己是長大的青年,懂得用熱情懷抱願景,在顛中奔向標竿。當晚,我佇立你的房間久久,那份牽掛與驕傲在動態光影中相互交替。一時間,萬般回憶與思緒湧向心頭,回首前塵,周旋母子間的「善緣」讓我好感恩也好感動。生命中有你,真好。如今,這個非凡生命粗胚在時間灌溉滋養下,其嫩芽將要掙出地面接受更遼闊寬廣的成長空間。媽媽告訴你:「青春是生命最珍貴的資產,善用青春這項資產,趁早努力投資自己,未來才會有豐收」。而「勤學」關照人的命運猶如顏氏家訓所述:「夫命之窮達,猶金玉木石,脩以學藝,猶磨雕刻」真的好貼切。你以為呢?
最近,媽媽利用假日重讀美國博物學家Edward O. wilson『大自然獵人』你也讀過吧!在這本充滿智慧的自傳裏我歸納出他成功的要素「鍥而不捨,起步早,比別人勤奮,專注」與媽媽強調讀書需要「勤勞,專注,思辨,比照」應該有雷同之處。如下媽媽整理讀書、交友、行為、生活的點線縱橫四構面的經驗於你分享。
讀書:
人,如果侷限於「親知」,永遠只能是「井底之蛙」是故,如何能靠近「智者」的思想、性格,傾聽沉潛專業領域,勇於夢想,刮垢自己惰性,磨光慣性思考模式,是讀書基本態度,你認同嗎?
其次,Simon引述他的好友John.R.Hayes以作曲家、象棋之手、數學家為例,歸納整理他們成功秘訣是,在該學科領域裡,能不下至少十年勤學(練)的功夫,『十年是個魔術數字』也是控制參數。你能接受嗎?
其三,不管歷經千古時代,百年探索,世界文化除了衝擊人類生活方式外,確實也達到知識累積的效果以及精神參照與啟迪。所以,如何從聖賢與學說找到佐證,找到圭臬是求學問的便宜措施,換句話說,以過去的事件或學說做為參考點,讓自己做的更好,變的更聰明而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樣的思維,你能相信嗎?
其四,思辨它隱含依各主要形式:「否定的否定」(the negation of the negation),是懷疑。就學問之探討意味著懷疑、追究、累積、智慧。而有智慧的思辨能力就能明瞭缺少而努力去增添,多餘而努力去消減,該補得時候補,該減的時候減,這種運作法則,將不至聰明反被聰明誤,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你,有高見嗎?
待友:
交友的三原則:是誠實、是理解(消除差異方式)是信任。走在熙攘的人群中,社會分解出個人,有趣的是個人只有一半,而另一半在人群中尋找,他的名字是「朋友」。朋友其實是對生活的一種選擇,選擇什麼樣的朋友,也顯示著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觀;姑且不論,朋友間能否互為依存,互為前提,倒是自我修為與待友之道值得置喙。
而就修為構面則是,對於汙陷和邪惡的話不要聽他;粗野蠻橫的話語,不要說他;損傷他人的心思,不垢藏心中;而專是毀謗說長道短的小人,遠離他;與惡人相處之道,在於「大道朝天,各走各的邊」。
另外,與朋有相處也要懂得有理才有資格言讓,得理才有機會饒人;言語不求多而求睿智,爭論是無關緊要的,事實勝於雄辯。在柔軟的姿態裡,要有謙卑的心念;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要貼切的用友愛鉤住對方,用恭敬婉拒對方。總之太陽底下有陰影,碧波會濁浪,承服生命中有好人與惡人,情緒管理好碰到惡人以平常心待之。
行為
儒,媽媽在此送個幸福撲滿給你,它是無關金錢儲存,而是讓你對未來美好的想像存放進去,它不只儲存了今天的價值,還送你明天的希望,做為比金錢更有價值的利息。行為與價值的判斷攸關後果的擷取,是故,面對多變得時代,外在的誘惑與感染使得每個人心中都有兩個自我,例如,明智理性vs放縱迷惘,開放vs僵化,自私vs關懷……其碰撞追逐是難免的,而面對生命的界限,如何行於可行之時,止於該止之處;可行之時,義無反顧;該止之處,煞然止步。而可為與不可為之間的神運妙思將會決定一個人是否需要典當青春,所隱含的機會成本。
李維(Primo Levi)在<停戰>(The Truce)一書中回憶當年從德國納粹集中營被釋放出來,返鄉途中遇到一個難友名叫「葛立克」他告訴李維以食物換鞋子的故事,李維聽了大吃一驚,因為在集中營中,食物是攸關生死的必需品。「葛立克」異於常人能看到未來,認為鞋子比食物重要,因為鞋子可以讓一個人走路回家,逃離危險,必要時還可以靠它找食物(羅耀宗譯,1993:202-203)一個決策攸關個人智慧與遠視,而此「智慧」是可以靠學習來透視未來及對事情作最佳判斷繼而對人生做最好的抉擇。
生活
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若處理得好,自己就會輕鬆愉快,感到事事順心;若處理不好,就像一團亂麻,理也理不順。不會處理問題,使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使有利於自己的事情變得於自己不利。如何擁有和平共處的內在,找出詳和自在的生活方式,它也意謂「智慧」那叫「生活智慧」。例如,坐居有度,出入有節。又如,每天找個時間運動讓自己體力和毅力協調到最佳狀態。或與室友相處要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與人勸慰時,也要學者變換角度來做文章。有時,遇到不可理喻事情時,學會四兩撥千金一笑抿之;有時,遇到憤怒不平時,情緒管理好,站立自己最有利位置。簡單物欲需求是更能成全你我遼闊讀書與成常的空間。
另外,你最不在意的是「生活作息」調適,(也是讓媽媽最擔心),在此媽媽再次提醒你,生活作息必需要有所規範與限制。有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今,學建築的你必然能知道畫圓要用圓規,畫線要用繩尺的道理。
後語:
儒,今天的學習,將造就明天的進步,專注自己的選擇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毅力與堅持;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將會更接近成功與快樂腳步。當然,出門在外,一切都不及「平安」重要。最後,媽媽希望這封家書是用對的「犛」能耕耘到兒子的「心田」,而媽媽仍是守更的雁,守候者你與妹妹。有疑惑與挫折,告訴我,讓媽媽招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