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看精神/石隱

  • 2004-10-22
 人海茫茫,品類萬異,天生秉賦又不齊,有賢、不肖、有智、愚之別。然而我們若要遊逸人間,縱身社會,必需對於活動於人世的「你、我、他」,深入研究,瞭解透徹,才能優遊愉快。孔夫子說:「知人則哲,知己則明」,具備「知人」與「知己」的能力,也就是「真知自己,確識別人」的才能,孔夫子早就呼籲大家注意這個才能了,可見這個「知人知己」的功夫,是多麼重要。
 身處今日劇烈競爭的社會,不論在任何狀況,幾乎都是處於一種「競爭的型態」有所謂「商場如戰場」、「情場如戰場」:::的說法,皆是說明競爭情況的嚴重性。在這種「個人與個人相爭」、「團體和團體互鬥」的情況下,更需要「知己知彼」的才能,才得以化險為夷,甚至達到轉敗為勝,獨占鰲頭的目的。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對於競爭的勝敗結果,在未戰之前,便已篤定了。工商企業在製造產品之前,若未對消費者預先從事「市場調查」的工作,而祇依恃自己的生產能力,遽而大量投資生產。即是犯了「不知彼而知己」的毛病,產品推出之後的結果,必難穩操勝算。
 人人必需「以人為鑑」,研究分析人類「外相」「內性」的關係,利用生理學、心理學、人類學、遺傳學、社會學等各種科學方法,參酌前人所累積下來的經驗談,加以科學的統計、歸納、演繹、比較、分類、類比、印證所得正確客觀結果,便知「你、我、他」個人的趨向。
 這些研究工作,不僅我國,即在世界各國,也都已經有幾千年的研究時間了。
 我國的歷代帝王、聖哲、賢達,更多專注這些學問的研究。
 曾國藩的「知人」、「用人」成功之處甚多,此處僅以其所著的「冰鑑」及流傳後人的幾則說法,說明其觀人之微,知人之明。
 「冰鑑」的「情態章」說:「久注觀人精神,乍見觀人情態。」也就是說:如果時間允許,長時間觀察一個人,要注意他的精神神態;倘若乍然一見,則由他的表情態度,便能判斷他的為人如何。
 他又由人們的神態,把一些「比較特殊」的人,分類為四種類型,都可由曾國藩的解說,得其梗概。
 一、弱態的人:飛鳥依人,情緻婉轉。
 二、周旋態的人:飾其中機,不苟言笑,察言觀色,趨吉避凶。
 三、狂態的人:不衫不履,旁若無人。
 四、疏懶態的人:坐止自如,問答隨意。
 上述四類型的人,如果能夠「弱而不媚」、「周旋而健舉」、「狂而不譁」、「疏懶而真誠」,曾國藩說:「皆能成器」,否則將淪為敗類。
 曾國藩觀察人的方法,最重「精神」一項,他從一般人的精神表現來鑑別人們,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長皇昂型:精神抖擻,氣色煥發,器宇軒昂的人。
 二、穩謹稱型:言行一致,講信重誠的人。
 三、村昏庸型:迷迷糊糊,了無主見的人。
 四、動忿遯型:容易動怒,見異思遷,推卸責任的人。
 相傳當曾國藩平定捻匪的時候,淮軍進駐徐州,曾國藩前往校閱淮軍兵馬的操練。駐在徐州的淮軍諸將,集體進入曾文正公的營帳拜謁,其中一位將軍,長得魁梧粗壯,衣冠也甚整潔,曾國藩注視這位將軍甚久。等到諸將軍退出營帳,文正公對幕僚說:「某位將軍氣充實,當無夭折之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表現出來的神氣,卻如將死之人?」
 曾文正公說完這句話之後,不到十月,那位將軍果然在騎馬奔馳時,墜馬殞命。
 可見精神的振作與萎靡,是決定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關鍵,曾文正公說:「功名看氣魄,事業看精神」,道理即在此。
 企業家在選用人才之時,必須注意盡可能避免選擇「弱態」、「狂態」、「疏懶態」、「周旋態」以及「村昏庸型」、「動忿遯型」的人;應該盡力睜開雙眼,留意候選人的精神表現,重用「長皇昂型」與「穩謹稱型」的人才。如此定能長保企業鴻圖大展,成長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