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目睹九十三年縣運會中的二三事談顧全「場面」的重要二年一次的縣運會,雖是由縣府以任務編組的型態,集合了軍公教民眾等各界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素養的人才,分組分權,分地分場,分時分段執行工作;有的完全擔任會前的各種物件用品的採辦、賽程安排的繁瑣文書作業、橫直向的協商與多元的通訊聯絡…等等,都是屬於辛苦付出卻不易讓外界知曉的幕後人物;而於各種場地上從事裁判、助理、紀錄或指揮、調度等露臉於大家眼前的臨場工作,乃是易於獲得掌聲(也可能是噓聲)的人員;總之,那管幕前幕後、台上台下、場內場外,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九十三年的連江縣運動大會辦的有聲有色,成果斐然,要一屆勝過一屆,最好能創寫一頁不凡的紀錄,所謂的辛勤不容白搭,努力豈可虛擲。
舉辦任何一項眾人參與的大型活動,除去要有主其事的龍頭引領指導督辦外,成功圓滿與否,可是與大夥認同共識的建立多寡、願意投入的力量大小和花費心思的深淺,關係極為重大;所謂「群策群力,眾志成城」便是這個道理。
總的來說,九十三年的縣運會可算是畫下了一個不錯的句點。我們局外觀眾與鄉親們,應是要給予所有參與其事者一句「讚美」,是絕不能吝惜的。
然而,太陽底下究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陽光雖然照亮了大地,卻也同時間形成了許多陰影。
這裡要觸及的幾起現象,我們壓根兒沒有不良動機,要存心冒犯或故意挑剔,去另生事端,再起風波;只是這樣的情形,若不提出來讓大家一起檢視,或能將之當做訓誡,避免唐突造次,類似的笑話恐以後會不斷地發生,落人以為「馬祖的文化層次」不過如此淺顯而已的負面觀感。
首先,是十月九日開幕典禮的當晚,全體肅立唱國歌之際 ,不少大人們依舊在觀眾席前晃來走去,且任三五稚齡的小娃兒們追跑嬉鬧…;再者,第一個進場的也是排在第一個陣面的應是旅台的鄉親團體,在所有與會參賽隊伍列陣站立於草地上,聆聽台上各級首長貴賓致詞的過程中,這團體中就有許多的人不耐於站立或是無心聽講,竟逕自席地而坐,相互交談,更有幾位男女觀眾狀若無人般,信步從會場外側直接趨前與之攀談,久久未曾離去…;我們旁觀整個陣容就此失去了美感與和諧,那場景十分的刺眼;似這等「場面」裡,且不論有這麼多外地來的貴賓或高坐台上觀禮或從旁目睹,不知他們的心下想得會是什麼?我們自己老鄉看了也不免一陣錯愕和訝然,馬祖的運動會開幕典禮會場上,居然會生出這種「奇觀」?
接著,看看十一日下午一時三十分的閉幕典禮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狀況。當天,太陽高高掛,雖是季秋時節,但熱氣不亞於暑夏,主持者縣長的話倒也簡短了不少,此或為站在台下的老中青少小的選手們體力著想而為之;只是頒發各種大小名目繁多的獎項程序進行頗費了許多的時間,而逐漸西偏的日光也就此斜射進了司令台上,同樣迎面照進了兩側的觀眾席的上百成千的眾人們臉上;豈料,這時原來高坐在司令台上雙側邊的各級單位的主管官員們,竟然不約而同地一個接一個開溜,跑到台後陰涼處,或坐或站…;而最教人大吃一驚的,頒獎仍在接續進行中,竟是有人在眾目睽睽下,橫身闖入他人的隊伍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出手抄起自以為是屬於己方的獎杯,再大模大樣的回頭走到自家隊前,輕慢地隨手把獎杯倒放在地上…;在閉幕典禮上,雖說許多台灣各地前來的外賓們大多已經分頭返回來處,但畢竟在四鄉五島軍公教民眾大會師的這等「場面」裡,粗估也有馬祖人口中的五分之一的人都聚在這兒,大家高高興興的前來,期望帶著溫馨的友情和美好的回憶,快快樂樂的道別,那想臨去之際竟活生生的上演出這樣的一齣「鬧劇」?
上海灘大亨杜月笙,可是個響叮噹的傳奇性人物,人稱為老蔣先生的拜把哥們,他倆親同手足,自是不在話下。那年頭在滬江一帶,其交際層面與脈絡關係建立,遍及了黨政軍情公商等各界,除了前輩大老黃金榮之外,呼風喚雨,翻江倒海,當是無人能出其右。
他有一句話,絕對值得我們大家深思。他說:人生有「三面」要吃,那就是「人面、情面、場面」。姑不論在江湖上或社會裡,只要講究這套道理,分寸拿捏得宜,鐵定人前人後吃得開,東南西北行得通。
注重「人面」,就會想到「情面」,講求「情面」,就會周全到「場面」;講究「場面」,當然更會顧及到「情面」與「人面」。過於在乎自己的「人面」,而損及他人的「情面」,露的是霸道粗暴;太傾向於他人的「情面」,卻傷了自己的「人面」,顯得嘔氣又委屈;然而,因為自己的「人面」,非但破了他人的「情面」,更壞了大家的「場面」,應屬非智不明又稚拙的行為了。
就以上縣運會開、閉幕中發生的數起狀況來說,有者是逕自顧著「人面」與「情面」,未料魯莽冒昧竟毀了「場面」;有的硬是使起性子,偏教「人面、情面、場面」三面俱損。
馬祖地方小,大夥兒都彼此知人孰面,一年四季裡各類各型的活動聚會和節目舉辦委實不少,在台上擔綱演出的與台下充觀眾的,大家都要建立起良性的互動關係,「人面」與「情面」兩好了,「場面」也根著完美起來,這算是皆大歡喜式的收場;公辦的節慶活動或私人招請的宴會場合,受邀請當貴賓或賓客者,由邀請者或主人遇禮引領上首座或賓位,就別作樣三推四請的搞客套,「場面」不必要那樣一陣的拉扯喧囂不可;應對場景的類屬各異,基本的「人面」就是服裝儀容妝扮要留意外,也要懂得配合「場面」說些得宜的話題語言,舉止行為更須合宜洽當,這是尊重他人的「情面」,也是看重自己的「人面」;既然蒞臨現場參與了,就要認真的看待「場面」,配合著其該有的屬性和節奏,將整體的氣氛營造起來,所謂的教養和文化,就由此一一映現。
本次縣運會裡的典禮、賽事、表演、活動等內容林林總總,箇中的許多創意和點子,確是帶給我們不少的鮮奇感受和驚喜享受;籌備大會的核心人物可說是竭盡心力、盡其所能的張羅籌劃,就是要讓大家見識見識與過去不一樣的「場面」,景象活絡熱鬧的不時喧騰,氣氛歡欣喜樂的四處瀰漫,嘉年華會的意味赫然臨現在眼前。故而,開、閉幕典禮上雖生幾樁損及「場面」的狀況,但並不能全然否定了本次縣運會的成功和成果。只是,莫忘了參與眾人皆在的集會或活動裡,大家要懂得如何顧全著「場面」,且將一己的「人面」與他人的「情面」做出適當的調整配合,至為重要。
總之,場面場面,要靠眾人適情適性適理的「出面」,才成「場面」!
由目睹九十三年縣運會中的二三事談顧全「場面」的重要/大風
- 200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