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和衝突與消除鴻溝
人之心理常有這麼一種矛盾的想法:即與他人相處之後往往認為鑄成大錯。因為有許多事情心裡想要做,但卻無法自由自在而暢所欲為,其主要原因乃由於與他相處的人妨礙了他,使他忍住而不敢勇往直前的緣故。
大多數的人際關係,往往由於彼此間的無知、幼稚行為及不確實的觀念,竟而難以成長為獨立的個體,而彼此格格不入,甚至於產生衝突,形成鴻溝,猜忌與誤會莫明而生。
時下大多數的人已深感到不友善之世界所施予人類的壓力,何其之大!人已傾向於覺得無依無靠與方向茫然;甚至於不知所措而徘徊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因此之故,人很難能有心神安逸的感覺。
文明急遽發展之結果,已使人類的感官頓形遲鈍而莫可如何。當前的世界正值勢不可當,復因人類不得不剷除眾多混亂,故在其發展過程中,往往對於所謂重要之事體,竟形成曲解,或完全喪失把握之機會;甚至於將錯就錯的復演下去。
在這個世界上,處處圍繞著人類者,均為龐大的物體;遮住陽光照射之巍峨的建築物;或是把人與自然界隔離得遙遠的城市。鄉村的純樸與守望相助之情,已蕩然不復存在;親屬間問候的關心愛,似乎已趨淡薄;自己本身與自己之命運,似乎亦因此遭受外力之影響與左右。
當人類面臨此等壓力之時,似乎無法尋獲「個人的認同感」。甚至於無能為力以改變世事演變之方向。然則,在此世界裡仍然有許多事物,能使人類用以改善其所遭遇的生活問題,並使個體感覺舒適。
為了防止個人之生活空間日趨縮小而引起精神錯亂起見,吾人須尋覓方法,在能保存個性發展復依然能與他人相處融洽之情況下,充分發揮一己之才能以求發展,並共享人際關係所賦予的親匿之情。
人際關係之所以逐漸衰弱,一則乃因不了解所需要之維護,時間、情愛與關心究竟為何;另一則乃因過份懶惰或畏懼而不敢問津所致。人際關係可說是具有生命,它需花費一番心力以培養與招拂。
人際關係應屬一種媒介,藉此媒介能使人類更了解自己與他人間之關係,能使人類變得更富於人情味;能使人類之情感變得更真摯;以及能使人類本身之見識更為增強。
人際關係中表現自己為獨立個體的另一種方法,乃是專心致志於工作,或追求事業,使個體能完全控制自我之小天地與所影響之領域;並使此世界避免精神錯亂之發生。
人具有藝術家之涵養與風度,藉此以建立合乎自己觀點之目的與生活型態,進而創造自己所最覺得愉快之生活。其實,人類並不企圖改變整個世界,而祇想建立某種領域;在此領域之中,希望實現自己的願望,能覓至真正的生活。此種生活絕非得之於當前之冷漠世界,或是聽天由命靠機運而來者;實乃憑個人之真實才幹與天賦智能所獲致者。
人都有其自己的才能,均須獨自去發掘。人都須有其單獨行動之時,而他人實無法扶助之。個人所經歷實踐者,並非即屬完整之經驗;須直至將所發現者與他人共享,始能更見其全。
人須能慣於自由發揮天賦的聰明才智。倘若人欲成為完美的人,即須抱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胸懷,始能臻於完美無缺之域。
所有的情緒當中最壞者,莫過於孤單。所謂孤單乃使自己覺得若有所失的一種「空虛感」。此種孤單往往使人際關係產生隔閡,莫明的衝突與鴻溝。故人與人之間須能彼此融洽相處,共同分擔孤單之情,以增進彼此之了解與共營生活。
人須能在犯難與共之中,發展彼此之信賴。學習信賴,將有助於克服獨自所面臨而感到絕望的大難臨頭。信賴乃由雙方彼此之關心與堅持彼此間之關係所造成者。
有時,人生活在自己所特地開創的小天地裡。有時,卻與他人共處一地。但彼此間須要一種環境能使雙方各自發揮才能與發掘自己;並須要一種人際關係,使其覺得能為人所接納與了解。
此乃極不確實之事!以為個人的輝煌騰達,或其一生的聲譽以及物質之豐裕,在在均能填補因懷疑自己之存在而形成之空虛感。有些需要僅能由別人給予滿足;有些需要卻僅能由自己來實現。切記:請勿低估人與人之間的影響!人際關係中最重要者,莫過於人與人之間在思想與生活方面,能有互相深遠之影響。因此唯有在健全的人際關係中融洽相處,始能緩和衝突與消除鴻溝。
人際關係的正確觀念與意義
要把人際關係下個確切的定義,委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每一種人際關係都各有其不同的特色,人與人之間的境遇均有所不同,故其生活天地所定之範圍亦殊異。
人應能讓他人時時刻刻加入其陣容之中,甚至於讓他人生活在其個人所擁有之生活天地裡,以及讓他人展露其特徵與才能。
有時人與人之間會趨於一致,並形成一個完美的新實體。人往往在短暫的分離中,常覺得若有所失。人終究由於彼此之信賴。才開始把所創造的世界認為真實;並且不再為彼此之隔閡而感到煩惱。蓋彼此已能生活融洽之緣故。所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乃是說,此種環境不使人覺得孤獨。這就是人能使自己發展為特殊之處。
人際關係可說是洋溢無限溫暖與愛的地方。愛,能讓人寬恕他人所有之缺點或錯誤;同時,雖然人有缺點,但彼此諒解,彼此接納,即可因此促進相互間之發展。
所謂愛,乃關懷他人之情,猶如關心自己一般,此乃維繫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道理。
當人共享心裡所喜愛之物時,往往會尋找新的理由以分享其所喜歡者。
人際關係中所共享之物,往往會演變成雙方所共有的東西。故共享情感乃天性而不可避免者也。而人際關係之特點,乃在於使雙方彼此盡可能真實與美好。有時人際關係之意義,僅訴諸於瞭解而已。
人際關係之力量,係淵源於之永恆不變之愛;係淵源於可靠之情感所支持;係淵源於一方對他方之諒解以及經由時間所共享之愛。人際關係之力量,並非取決於任何約束;亦不為任何特殊時間已締定的協議所規範。人際關係的力量,乃取決於雙方之意願以共享情感;並且彼此保持公開。
雙方在交互的行為中,除非了解一個事實,即人際關係乃建立在誠實與生長發展上,否則即無法使雙方的任何協議能結在一起。有的人想用規則以規範人際關係。其實並無什麼規則可言。
人均具有多種層次的生活面,但卻無一能適合,或使所有需要獲得滿足。其所能期待者,乃盡其所能以幫助彼此實現;而非悔恨於其所不能者,或抱怨於實現過程之中所遭遇的種種阻礙或困難。
人際關係中,雙方均需要保持某種空間距離。任何人若堅持侵犯他人之生活空間,而毫不保留任何餘地,尤以人在需要獨處時,則此種情況可能會演變成衝突與憤恨之來源。若人際關係中所需要的空間遭受蔑視與侵犯時,可謂雙重的損害。故人須安排私自的空間,而此空間應為共同所承認者,可謂雙重的損害。故人須安排私自的空間,而此空間應為共同所承認者,並使他人能了解。惟人與人之間須建立某種有限制的範圍。有的人會原本道地細說清楚要求時間與空間,好使自己能處之泰然。防止人際關係破壞個人之空間,其最上策者,莫非允許個人擁有其所需要的空間。如果不能允許有生活空間,則無論如何人際關係終必會註定趨於覆滅。
人皆需要思想、休息、避免嘈雜的聲音,或擁有閒靜的時間諦聽其內在思想與情感的細訴。而此種時間與空間絕不能為人所剝奪或侵犯,彼此應能互相尊重。在人際關係的形成過程中,雙方之發展必然決定其共同生活之型態,並且分享生活,同時能使彼此互愛、互勸及互持,以應付所面臨的種種困境。故所謂人際關係,意乃指嘗試解決雙方之意見衝突,而非躲避或佯稱其毫無誠意接納對方的此等個別差異之權利而不予以重視。總之,所謂人際關係,意乃嘗試如何融洽地相處在一起。
健全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良窳,其關鍵全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或共同生活是否健全。所謂健全,應指構成人際關係的每一分子,都能具備「心理健康」的條件。有了健康的心理,即能促進人際關係之和睦;並朝向共同目標,以求生長與發展。
人際關係中之心理健康,其所指著究竟為何?其意義、目標與重要,又如何?所謂心理健康,質言之,應包含三方面的標準:
其一是:個體應有充分的適應能力即在人際關係中之任何情況下,對人、對事都能應付自如。個人的習慣與技能,亦均能滿足其自己的需求,完成其個人之目的;並且感到心滿意足,心裡無比舒暢而充滿無限生機。換言之,個人於遭遇困難之際,時常能發揮潛力,運用智慧,積極地克服,合理地解決。
其二是:個體須具有高尚的品格。即個人與人際關係,須能和諧無間;個人之慾望與需求,須符合人際關係之標準。唯有如此,始能成為人際關係的適應份子。所謂高尚之品格,乃指犧牲精神、團隊精神與互助合作之能力;誠實與獨立,公平與信義,慷慨與同情等特質而言。個體具備此等品格之後,才能適應環境而保持心理健康。
其三是:人格的完整。所謂人格完整,係指個人所表現的人格特質,能始終保持和諧與一致,放之四海而皆準。亦即個人欲求與目的,須能調和而不悖。
倘個體果能具備上述之標準,亦即能達到此等標準,則即可謂心理健康之人矣!孫中山先生於「心理建設自序」中曾言:「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汙,繫乎人心之振靡。」可見心理健康其影響人際關係之生長與發展,實何等之重要!
人際關係之興衰,個體之心理健康實乃其先決之條件!
結語
吾人須從與他人之人際關係中,瞭解所能期望者究竟為何,以及自己所須具備者復為何。生命乃是一種創造的歷程。人人均須尋找自己的創造力之泉源,使其能流注於整個生命中;使創造之痕跡深印在所作所為的事務上。個人求實現之不二法門,乃是以自己之獨特方法,努力以赴。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事事應相互蹉商與尊重;決不能只顧一己之發展與利益,而侵犯他人之基本權利;進而損及人際關係之利益。
人生之目的,乃須讚美與頌揚人生;敦促人生盡其最大之努力,發揮其最高之功能而有所成就。人際關係之目的,乃在於共同讚美與頌揚人生。人際關係應讓雙方共同享受彼此特點;彼此讚美與歌頌;同時,當人生難以盡善盡美以發展其自我之際,應樂以幫助對方,使其順利通過難關。人際關係應讓雙方充份自由成長與發展,而成為最富有創造的自我。
人際關係讓你讚美與頌揚對方的人生觀;進而啟蒙自己獨自所無法發現之人生的各方面。人際關係中,受乃生命之光,吾人須彼此視之,使其充份發揮而照耀於宇宙之間。
閒談人際關係/乃欣
- 200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