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在夙昔 鞠躬盡瘁的周恩來/張亦農

  • 2004-11-12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一直到國家建設的規劃,周恩來始終是一位領導級的首要人物。在他近五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其功過如何,自有歷史去定位。但對其為人處事的另一方面,他能受到廣大群眾的愛戴;尤其是知識份子的敬仰與懷念,足見其品德的高尚,與才能的卓越,應不多讓其於政治上成就。
 周恩來祖籍浙江紹興。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出生於江蘇淮安。紹興是中國最有名的師爺出產地,古來就有「紹興師爺」的美譽。周恩來就是於祖父為師爺時為人作幕遷居淮安的。
 周家雖為知識階層,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應屬上等人;然為人幕僚,所得有限,所以家境並不富裕。到周恩來出生時已是清寒之家。他自小失母,父執輩又皆長年謀食他鄉,故自小就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十二歲時其外宦的伯父周貽賡見其精靈,乃將他接往北東受新式教育。此為周恩來一生的轉捩點。一九一三年再隨伯父轉往天津,並考入有名的南開中學。經過四年的住讀生活,為其奠下良好的基礎教育。畢業後無力繼續升學,只得在朋友的支助與鼓勵下東渡日本,擬考官費留學。可惜因語文的隔閡,兩年後只得返國,並進入剛開辦的南開大學。也就在此時,影響近代中國深遠的五四運動暴發了。周恩來因積極參與而被捕入獄,半年後出來。南開創辦人嚴修及張伯苓見其優秀,乃推荐並資助他往歐洲求學。這就是當時思潮先進學子最流行的勤工儉學,他曾造就不少中國的菁英份子。鄧小平也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各家的學說思想蓬勃。周恩來在此不但接觸到百花齊放的新思潮;更堅定了在日本時就已心儀的馬克斯主義的共產思想。所以在歐洲的四年歲月裡,他並沒有正式的入學;而是活躍在留學生的各種組織中,並且是中堅的共產黨員與幹部。一九二四年,二十六歲的他肩負著組織的使命回到中國。也結束了也的求學求知生涯,轉而開始他的政治生命。
 在那求知的年歲裡,他雖未完成傳統的學院教育,但在南開中學就已紮下良好的語文根基,以及家世的背景對中國固有文化早就耳濡目染。而後留學日人歐期間,又吸收西洋先進的思潮,為他開拓了國際視野;也訓練了精幹的組織能力,以及英、法、德、日等語文能力。這些都深深的影響了他的一生。
 回國後的周恩來,除了負責中國共產黨廣東區黨務外,並以另一種身份兼任國民黨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他便藉此吸引共產黨員以發展地下組織。所以,在一九二七年毛澤東領導的湖南暴動之前,周恩來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中央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如中央軍事部長、中央常委等職),而毛澤東只不過是湖南地區省委書記。
 一九三一年中共在蘇聯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毛澤東與周恩來同列中央執行委員,並選出毛澤東為主席(這就是毛主席的始稱)然而這只是中共在淪陷區的一個自封為王的組織,一切的主導力量仍控制在黨中央。而周恩來就是中央派駐蘇聯的中央局書記,統一領導蘇聯的黨政軍各項工作。因此之故,周、毛二人常有接觸的機會,並且已注意到毛澤東的軍事才華;每有英雄所見略同之處。也因此常聽取毛的意見,以他作為軍事指揮上的助手。並時予維護與提攜。
 中國共產黨的紅軍,在一九三四年受國民黨中央政府軍的圍剿,由江西逃至陝西的延安,這是有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是共產黨的成敗關鍵,卻也是周恩來與毛澤東的易位。原因是長征的途中周恩來因指揮中樞工作勞累而病倒,為安撫及安定軍心,毛澤東等人商請周恩來讓出軍事總政委的位置;而周為顧全大局,乃犧牲小我。這個轉變,一則是周恩來相忍為黨,沒有個人野心。一則他深知毛澤東是個不能屈居人下的人物。此可見周恩來的修養與智慧。從此之後,他們於工作上也作了重新的分工:毛澤東負責軍事;周恩來負責組織、宣傳與後勤。由此開啟了他們二人長期合作的伙伴。由延安而抗戰,再國共內戰而中共建國,毛一直是中共的最高領導人;而周始終必恭必敬地屬居輔佐地位。但以周恩來的才氣,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得到國人的愛載與信賴都不在毛之下;但他卻甘心臣服,寧為老二,的確令人費解。
 周恩來在中共建政前,一直是軍師型的總參謀長;在建國後,則是中共的唯一總理,且是一作二十七年。最後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一生,如果以「良相佐國」形容,應是再恰當不過。
 周恩來的事功固不待言;而為人處事的態度則更令人崇敬。他可是位文雅有禮的謙謙君子,不論對上對下,絕少疾言厲色。這可就是他的難得之處;也是了不起的地方。所以,在中共的各層文武官員中沒有不敬重他,不愛戴他。有困難時也必定先找他;就是連毛澤東,也都敬他三分。當他在總理任內去世時,不只身邊的工作同志痛哭不捨,多少軍政大老也無不同聲一哭,而出殯時更是幾十萬群眾揮淚相送。
 周恩來精明幹練,思維縝密敏捷。他不只是最會調和鼎鼐的「大管家」;卻也是折衝樽俎的談判高手。不管是抗戰前後國共間的談判;乃至後來國際間的外交談判,凡曾與他交過手的人,無不印象深刻,讚譽有加。尤其一九七二年中共與美國建交,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及那時國際外交界最活躍的人物美國國務卿季辛吉,都對他佩服不已,認為是畢生難逢的敵手。
 周恩來處事認真負責;甚至到鉅細靡遺地步。身為一國總理,應有許多的助手分攤憂勞;但是他總是自己能做的絕不煩勞他人,好讓他人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更重要的事。據說他這個總理有六個辦公室:第一個辦公室是廁所,清晨醒來蹲馬桶,一邊解手一邊批閱急件,然後瀏覽報紙要聞。第二辦公室是家中的餐廳;一邊吃飯一邊看公文,或聽祕書報告。第三辦公室是辦公的書房,是每天批閱公文的地方,跟他的家連在一起的。第四個是臥房。第五個辦公室是無固定的場所;秘書人員見縫插針,以簡要的紙條匯報或請示。第六個是國家組織機構的總理辦公室。
 周恩來儀表出眾,風度翩翩。凡見過他的人都說是個美男子,予人非常好的印象。而他也特別重視自己的儀容。除了理髮以外每天必親自打理自己,一輩子都予人整潔端莊的形象。但他卻不追求時髦浪費。據說他做總理以來總是十幾年才置一次裝,便是逝世時的壽衣,也是中美建交時做的中山裝,已經磨損相當嚴重。令在場的人見了鼻酸。又據身邊的人說:他的內衣褲及襯衣常是補丁累累,每次出國訪問,內衣褲不敢拿出去洗。一是怕被機器攪破;一是怕傳出去不好聽。但如在國賓館自己洗,卻又無處涼晒。幕僚人員便只好給當地大使夫人或女同事代勞。又聽說周恩來用毛巾從不用擰乾;而是用兩手合力擠出毛巾的水,這樣子纖維不致擠斷,就不容易破。如果破了,則自中間磨破部位剪開,再將兩頭縫接到中間來用。沒想到貴為一國總理,竟如此惜福愛物。
 周恩來雖美丰儀,但他卻從不亂搞男女關係。對鄧穎超可是從一而終,實在難能可貴。不像他的老搭檔毛澤東,三妻四妾,享盡艷福。但遺憾的是他倆未育有子女,可說把一生都獻給了國家。
 周恩來一生忙於國事,實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培養嗜好,其獨鍾的只有酒。而且是濃烈的「芧台酒」。酒量大,鮮逢敵手,據說有兩瓶芧台的量。他還喜食狗肉,這些都是在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中自那些行伍出身的同志們學來的。為儒雅的個性增添一份粗獷與豪邁。
 當然,周恩來是凡人,優點之外必有缺點;那就是處事過於謹慎小心,以致於事必躬親,終日勞累。做人偏陰柔,常委屈忍讓,反予人城府深沈之感。不像毛澤東那樣大開大合的霸氣,所以他只能做個愛國憂民的好宰相。
 古時官宦者,常有「案牘勞形」之嘆。周恩來勞心勞力數十年,再加上年老體漸衰,那有不倒下之理。尤其文化大革命之後,收拾殘局,日理萬機。曾被形容為「世界上最忙的一個人」。先是一九六五年發現患心藏病;後是一九七二年診斷為膀胱癌,可以說已判定他的刑期。包括毛澤東等在內,大家都勸他節勞養病。但他的想法卻是來日無多,應「抓緊時間多幹些工作」,結果終免不了油枯燈滅。
 在抱病的最後幾年,除了住院手術之外,他仍然有增無減的工作,每天都長達十多個小時。即便已大量出血,身體累得缺氧無法支持,仍一邊輸血吸氧氣;一邊堅持著日常的工作。最後是一次接一次的大小手術,以醫院為家。終於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走完他勞碌的一生。
 三國蜀漢的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周恩來的一生,似正可與之古今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