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政府機構、企業團體,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不僅自身具備了卓越的才能、閱歷,還必須懂得凝聚和發揮集體力量的駕馭之術。再怎麼能幹強勁的人,如果離開了群體,離開了集體的智慧和能量,都不可能有所作為,這幾乎已成為當代「管理專家」的共識。當然,如何利用和發揮這種「群體」的力量,如何「駕馭」下屬並使他們呈現出最好的工作狀態,方法是多樣的。
知名的商業週刊曾報導,在英國,有些公司有比較優厚的福利待遇;然而,最有效率的馬克士.斯茲賽零售公司卻與眾不同,它有系統探討的是那些影響到員工行為的「激勵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尊重」工作人員,注意工作人員的「實際困難」,承認和鼓勵工作人員的「貢獻」,經常培訓工作人員如何發揮他們的才能。該公司堅持「以身作則」的作風,對員工給予照顧和關心。公司創始人米采.馬克士說:「只要把人放在第一位就不會失敗,做賺錢的事也這樣。」
因此,在這數十年經營過程中,馬克士.斯茲賽企業大公司,沒有發生過行業連鎖效應的大爭端,在營業額、盈利、生產、管理和改造方面,毫不受外界干擾,業務蒸蒸日上,這確實是件了不起的事,也深受同業的欽佩和羨慕。此外,馬克士、斯茲賽公司沒有工會,是它的最大特色之一。這項有別於英國其他企業的情況,並不是因為該公司反對工會,只是馬克士相當強調「人際關係」的管理,所以員工並不需要工會,自然能有非常好的工作環境來「保護」他們的權利。該公司的一位董事說:「我們照顧關心員工,不僅給予福利。」這也就是說,照顧員工才是企業和經理的目的,福利只不過是「手段」而已,出發點是「真誠」的關心員工。
為了優先關心員工的福利,該公司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各種的措施,有不少項目超過了其他同行競爭公司給予的福利。而該公司於一九三四年成立了「福利委員會」,福委會每年定期召開例行會,從來沒有中斷過。每週平均討論八件事,大多涉及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如貸款、補助金、長休假、減少工作時間……等等,有時還提供法律性或醫務性的諮詢與幫助,儘量做到「細緻入微」。福利委員會有一個令人注目的特點,那就是「預算」不設上限。
該委員會由九人組成,都不是董事會成員,但卻有充分的自主權來處理一些困難和災難性事件,他們所做出的決定或決議,很少遭到拒絕和否定。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福利委員會為員工提供了一個「安全網」,無論有什麼困難,也無論困難的程度如何,都不會無人相助,委員會對百分之九十的事,都可立即做出決定。在任何情況下,對所有的事都能儘快加以處理,並通知當事人,或者告知幾天內會有結果。因此,公司為有這樣一個委員會感到驕傲。所以,美國著名鋼鐵大王卡芮基對企業經營之道,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對領導者來說,唯有關懷下屬,才能戰無不勝。」
馬克士.斯茲賽公司如今已有二萬六千餘名員工,在英國零售業中位居第三,八○年代期間,該公司的銷售總額由七○年代的五百二十餘萬美元,增長到十六億二千萬美元,企業分店從二十八家擴充到三百二十家。該公司的總經理山姆.沃爾頓關心他的員工,由於他的堅持,幾年來所有的經理人員,都使用上頭有「我們關心我們的員工」字樣的鈕釦;該公司員工都被稱為「合夥人」,而不是僱工或僱員,至於山姆.沃爾特本人也非常善於傾聽下屬和員工的意見與建議。他說:「關鍵在於分部商店,聽一聽每個合夥人要講的是什麼?往往那些最好的主意和辦法,都是員工想出來的。」
於是,沃爾頓的故事也就成了傳奇,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曾報導:「幾星期前的一個晚上,沃爾頓先生夜不能寐,他起床到外面一家通宵營業的商店買了些東西,清晨二點三十分的時候,他帶著點心來到發貨中心,與那些剛從裝卸碼頭上回來的工人聊天,結果,他發現這裡至少還需要兩個淋浴間。」令人驚訝的還不是這個故事本身,而是這一個擁有二十億美元資產的企業領導人,是那樣地關心他們的員工:::。
我們再看日本著名的東芝企業,獲得成功的秘訣在哪裡?總裁士光敏夫認為:「成功的秘訣,在於重視人的開發和活用。」在他七十歲的時候,他曾走遍東芝在全國的分公司及相關集團企業,有時甚至乘火車親自到各企業視察,即使是星期天,他也要到工廠去看一看,與警衛人員和值班人員親切交談,以此與員工建立起「互信、互重的感情。」他常說:「我非常喜歡和我的員工交往,無論哪種人,我都喜歡與他們交往,因為從中我可以聽到許多創造性的意見。」
有一次士光敏夫先生在前往東芝姬路工廠途中,不料遇上傾盆大雨。他趕到工廠,下了車,不撐雨傘,和站在雨中的員工們講話,激勵大家,並且反覆地講述「人是最為寶貴的資產」的道理。員工們很受感動,他們把士光敏夫圍住,認真地傾聽他的每一句話。激情的語言將大家的心,凝聚在一塊,以致忘了他們是置身於傾盆大雨之中,激動的淚水更從士光敏夫及員工們的眼中流了出來,在他講完話之後,身上早已濕透了,當他即將離開這裡時,激動的員工們把他緊緊地圍住了,他們一邊說關心的話語,一邊高聲喊道:「社長,當心別感冒!保重身體!更好好地工作。你放心吧!我們一定會努力地工作,決不會讓你失望!」東芝企業發展到如今的規模,成為世界知名的「名牌企業」,它的成功秘訣之一,即在於員工與經理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激勵」,更在於他們有一根將「彼此利益」接在一起的精神中心。
再說日本著名的麥當勞速食店,它的創始人和經營者,他曾經說過:「記住這一句話,日本麥當勞成功的信條是,為員工多花一點錢絕對值得。」他向來認為,「勤勞」的員工,是公司最為「寶貴」的資產,因此,沒有必要對員工吝嗇,他還說:「日本麥當勞漢堡店,每年平均在每位員工身上,花費的福利津貼高達近二百萬日圓。為了保證員工及其家屬們的健康,公司每年支付一千萬日圓給東京衛生醫院和警察醫院,作為保留病床的基金。當員工或其家屬生病或發生意外時,可立即住院接受治療或者進行手術,即使在星期日或假日期間,有了什麼病痛和意外,也可以馬上送入指定醫院。曾經有三年的時間,麥當勞的員工都不曾生病住院,那麼每年一千萬日圓,三年三千萬日圓的錢,豈不是白花了嗎?麥當勞的總經理並未這麼想,他所考慮的是,只要能讓員工「安心」工作,對麥當勞來說,花上這筆經費是絕對值得的。
而國內著名的台塑集團、統一集團,及電子業龍頭台積電、聯電:::等等,這些公司的創始人與經營管理階層,莫不重視「人才的價值」,處心積慮地關心員工的工作環境、相關福利措施,以確保內部員工「安心無虞」投入工作,為公司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而員工們在業務、技術上締造佳績,為公司或企業做出了貢獻,領導者除了要在精神和名譽上給予鼓勵外,還適切地給予員工物資上的滿足,亦即錢財「紅利」之提撥。這就是這些領導經營者一向遵循的管理和用人之術。這些企業集團如此「重視」員工存在的價值,焉有不成功之理?
結語:筆者引用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在參加國內某次工商聯誼會上,他曾勉勵工商界人士的一段話:「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只有做到了讓員工們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和具備了充足的自信之後,才有可能做到與員工產生內心的共鳴,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把事業推向新的頂峰。」期盼,企業領導者或經營管理階層,從他這句話裡,得到「經營、管理」上的新思維。
你要重視部屬存在的價值!/吉淦
- 200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