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樂事話休閒/于真

  • 2004-11-26
現代人生活所追求的三項重點:一、豐富的知識。二、合理的作息。三、適當的休閒。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的節奏一拍比一拍的快速起來,而生活的旋律卻一天比一天的單調乏味下去。許多人的生活已經變成了「趕時間」和「走趟子」,在表面上看來,雖然「規律心」和「簡易化」是很好的名詞;但也不免暗藏著「平板化」、「機械化」的弊病。今天,這種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機械人」的「人」是一天天的多了。難怪電視上賣整腸藥、補心丸和醒腦劑的廣告愈來愈起勁,而人們情緒的不安,情感的冷漠和同情心的低落,也構成了現代社會普遍的病態。
 其實,現代人在生理||體力方面的付出並不比從前多,這些生活上的痛苦和壓力,可以說完全是由於生活的緊張單調所造成的。醫生治病,須查出病者的病因,然後反其道而下藥,所謂「虛者補之,旺者瀉之。」如今補救緊張與單調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反其道而行就可以了,那就是要求心理的放鬆和調劑||也就是所謂的「休閒」。時代愈趨於工業化,則「休閒」的需求愈迫切,「休閒」生活已是現代人必修的一課了。
 但是無懷氏之民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鑿井而飲。」的閒散生活既不可復得,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雅緻更不是現世所可夢想。那麼,生活在這世界這時代的人,如果在琴、棋、書、畫、騎、射、泳、唱等方面沒有一技之長的話,為了尋找他精神的放鬆,情緒的發洩,上焉者,便湧向電影院;下焉者,便很容易涉足歌臺舞榭、賭場、酒館等不正當的場所。但平心而論,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只能得到一時的刺激,短暫的快暢過後,只有更增身心的疲憊,長此以往,一定會弄得焦頭爛額,身敗名裂,大失「休閒」的本意。至於以看電影作為休閒方式,也是有所不便,因為一般電影大多粗俗不堪,偶有佳片,也得排長龍、鑽人海,甚至受盡黃牛汙氣,才得如願,偶一為久還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從前曾在一本聲明「歡迎翻印,以廣流傳」的小冊子裡,看到一段題為「人生樂事」的短文,其中所舉數十種日常小事,大多可供一般人作為休閒的活動。而且,一來不必花錢,二來簡便易行,隨時可做。很值得嘗試,願擇錄出來,與讀者共享其樂,其目如下:
 高臥、靜坐、嚐酒、試茶、閱書、臨帖、對畫、誦詩、詠歌、鼓琴、焚香、蒔花、候月、聽雨、望雲、瞻星、負暄、賞雪、看鳥、觀魚、漱泉、濯足、倚竹、撫松、遠眺、俯瞰、散步、盪舟、遊山、玩水、訪古、尋幽、消寒、避暑、忘愁、慰親、習業、為善、布施。
 事實上並不必要親自去做這些事,只要我們把上面那些事唸一遍,想一想,讓心思暫時停留在茶香、琴韻、鳥鳴、魚泳的情境上,就已經能使這顆浮動的心平靜下去,而有「心靜自然涼」,「心清聞妙香」的舒暢了。何況這些事是那樣平凡,平凡得幾乎天天可以遇上好幾樣,當我們親身涉入其境時,其中樂趣更源源而出了。在以往、像高臥、對畫、聽雨、望雲、遠眺、散步、慰親等事,那樣沒有千百次的經歷?但只因我們的粗心,習而不察,輕易放過一段更重要的話:「望讀者諸君,遇此情景時,當自念曰:『此乃人生樂事』,則精神上可以得到無限樂趣,自能延年益壽矣。」原來真正能欣賞樂事的,還是自己的一顆心呢!
 面對人生百般的「良辰美景」,就讓我們懷著關切與欣賞的心情去接受吧!去接受那外境給我們更高尚的感召,更深邃的陶冶。「菜根潭」有一句話說:「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只要我們有心注意,一點小小的外境,就足以帶給我們靈魂的昇華和心弦的震動。而在那「情景交融」「心物合一」的感受裡,雖或只有短短的一時片刻,已足以化解我們胸中所有的積鬱,讓我們得到長期的平和。並在這經常的「美的感受」之中,可以喚起人性對天地自然以及對人物的親切之感,更使人間充滿溫暖歡笑!能如此,才算是懂得「休閒」的人,也唯有如此,才能從「休閒」裡得到真正的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