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試問,如果天上掉下來一筆財富,你希望是多大的數字?
在美國西部墾荒初期,由於地廣人稀,蠻荒落後,政府為了鼓勵人們到西部發展,頒佈了十分低廉的地價政策,拓荒者只要繳納一筆小小的金額,一天之內所能跑過的土地範圍就全歸他所有。也就是說,只要越努力地跑,跑下的土地範圍越大,他所能分配到的土地也就越多。於是,有一個滿懷著「發財夢」的人來到了西部,繳納了一筆訂金之後,他就開始拚命地向前跑,從早上跑到中午,一刻也不肯停歇。有人勸他,所剩時間不多,該是往回跑的時候了!然而他卻「充耳不聞」,一心只想著,只要再多跑一會兒,土地就會得的更多些,如果現在往回跑,土地就不能增加了。
因此,他「再接再厲」繼續向前跑,直到太陽西斜,天色變暗時,才驚覺自己的時間所剩不多。於是,匆匆忙忙地作了一個標誌之後,便頭也不回地狂奔,拚了命地全力衝刺,內心裡不停地激勵自己:「想想這麼一大片土地,可以帶來多少的財富啊!只要再堅持一會兒,這些就全都是自己的了,再跑快一點,再多努力一下。」可惜,他還沒跑回一半的路程,就已經「精力耗盡」,脫水休克昏厥在地了,等到其他人趕來他身邊時,發現他早已斷了氣,之前的努力也「前功盡棄」了。好心的拓荒人們將他埋入黃土中,儘管竭盡所能努力了這麼一天,他最終所能得到的,不過「埋葬」自己的是兩坪大土地而己。
馬克吐溫有句名言:「貧窮者希望得到一點東西,奢侈者希望得到許多東西,貪婪者則希望得到所有的東西。」因此,我們要理解「慾望」太多,欲求不滿,反而會成「身心」的一種負擔,甚至會到頭來一無所有。在芸芸眾生中,多少人因為一時的迷惑、貪念,而「作姦犯科」賠上了一輩子的前途;也有很多人,希望好上加好,不為眼前既有的財富所滿足,於是犧牲自己的青春與健康,繼續費心汲汲經營,最終是「得不償失」悔之已晚!
其實,不自量力的人,往往只會壓死自己。誠如有一種蟲,天生喜歡背東西,只要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由分說地就往背上抓,日積月累下來,沈甸甸的背部,幾乎壓得牠喘不過氣來。但是,這隻蟲仍然不肯放棄,依舊有什麼放什麼,越背越多、越來越重,終於被自己的背部東西,壓在地面牠一步也走不動了。好心的路人看見了,連忙把小蟲背上的東西「卸下」,讓小蟲得以恢復自由。不過,才剛可以走動,小蟲子卻又「積習難改」,故態復萌,把看見的東西又一樣樣地往背上堆,生怕一個不小心會被別人搶走了。
才一晃眼的功夫,小蟲子的背上又堆了許多東西,牠的腳步十分沈重,但牠仍然不知「覺悟」,繼續拚命地在自己背上加東西,就算累到「精疲力盡」也不肯停止。日復一日,小蟲子依然固執地背著東西到處走,終於有一天,牠爬上了一面高牆,卻因為背上的負擔實在太重,一時重心不穩,從高處落下摔死了。看看我們的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這樣的小蟲呢?「慾望無窮」卻又不自量力,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
在這大千世界裡,身旁花花綠綠的事物實在太多,「選擇」,本來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芸芸眾生中的你我,要體認人有旺盛的企圖心固然是件好事,但是野心太大,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心中還有其他幾個也很難放下,那麼最後不只什麼都得不到,還可能落得兩手空空的下場。
朋友:熙熙攘攘人海裡,「名利」是人們所嚮往的,但並非是人生的全部;我們若能以「溺水三千只取一瓢,繁星滿天只擇其一。」的思維看待事物,則能卸下心靈上諸多無謂的慾念與奢望。其實對「名利」的割捨,並不意味著你會失去它,有時更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只有「懂得割捨」的人,他才能「獲得更多」。
「名利」要懂得割捨,才有所獲得!/吉淦
- 200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