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最難,是如何永保做學徒的心。
求學的時候,是做老師的學徒,隨著歲月的增長,吸收各種系統的知識;踏入社會工作,是做前輩的學徒,時時刻刻亦步亦趨地,為的是能多習得經驗與技能。
做學徒是很辛苦的。
學習任何東西要很認真,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天天學,時時學,不僅細心,而且虛心;除了關心自己的進步,更在乎「師傅」的觀感。
但有許多人在脫離學徒生涯後,一切似乎都「海闊天空」了。
有的人變得自以為是,「這種方法我已使用了好幾年了,百試不爽,不曾失手。」他們常說。因此在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往往不能接受。
也有人貪圖奢侈的享受,穿要華麗,用要名牌,除了關心自己,不在乎別人的觀感。
社會興起「二次學習」的潮流,他們也會前去參與,可惜他們只當作是躍登高位的階梯。
本名「朱川泰」的朱銘是成了名的雕刻家,他的「太極拳」、「人間」等系列作品馳名中外,然而,他也是從學徒生涯過來的。
只讀了兩年小學的他,在十五歲那年,因為家鄉通霄要蓋一座媽祖廟,而當了寺廟的雕刻學徒,經歷了三年而習得一技之長。
以後,他憑藉著這項技能維持著最起碼的生活,直到應聘到一家大工廠作雕刻師傅。才有一份優厚的薪水收入,並大大改善了家庭經濟。
然而,他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並不一樣,對得失的價值判斷也不同。他毅然辭去了高薪的工作,拜楊英風為師,追尋藝術表現的正途。
很多朋友聽到他追隨楊英風學雕刻,放棄可以賺大錢的職業,都罵他笨,說他是「走回頭路」。
的確,朱銘是從貧家掙扎出來的,是從學徒熬成師傅的,再重新做一名「學徒」,恐怕不只是「走回頭路」,還是「開倒車」哩!
事實證明,朱銘走的路沒有錯,但若沒有楊英風的指導,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突破的朱銘」。
或許大家以為朱銘有今日的成就,是他有崇高的創作理想所致,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那重新做一名「學徒」的心。
要做一名稱職的學徒不難,參與「二次學習」也很容易,困難的是如何時常保有做「學徒」的心。
永遠的學徒/石隱
- 200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