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專注」/陳寶明

  • 2005-01-09
 「多數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無能,而是他的心志不專一。」 ———吉魯德
 「專注」,可以使你成為一位有智慧的人;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外科醫生在課堂上告訴學生:「當個外科醫生,需要兩項重要的能力:第一、不會反胃;第二、專注觀察力要強。」
 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
 他要全班學生照著作,學生們只好硬著頭皮照作一遍。
 醫生頷首一笑說:「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不幸的是,第二關,你們沒有通過,因為你們沒有注意到我所舔的手指頭,它並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
 有很多時候,我們也同樣犯下這樣的錯誤而不自知,如果沒有及時調整,錯誤就會一直跟隨著我們,如果形成常態觀念或性格,那就大大影響我們做人與處世的看法。
 「專注」是什麼呢?下面一則故事可以更清楚地說明專注的本質: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裡的印地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位住在紐約友人的邀請,到紐約作客。
 當紐約友人引導著印地安人出了機場,正要穿越馬路時,印地安人對著紐約友人說:「你聽到蟋蟀聲了嗎?」
 紐約友人笑著說:「你大概坐飛機坐太久了,這機場的引道連到高速公路上,怎麼可能有蟋蟀呢?」又走了兩步路,印地安朋友又說:「真的有蟋蟀!我清楚聽到牠們的聲音。」
 紐約友人笑得更大聲了:「您瞧那兒正在施工打洞,機械的噪音那麼大,怎麼會聽的到蟋蟀的聲音呢?」
 印地安人二話不說,走到斑馬線旁安全島邊的草地上,翻開一株枯倒的樹幹,招呼紐約朋友前來觀看那兩隻正在高歌的蟋蟀!只見紐約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
 「你的聽力也太好了,能在那麼吵的環境下還聽得到蟋蟀的叫聲!」
 印地安朋友說:「你也可以啊!每一個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口袋裡的零錢來做個實驗嗎?」
 「可以!可以!我口袋裡大大小小的銅板有十幾元,您全拿去用!」
 紐約友人很快地把錢掏出來交給印地安友人。
 「仔細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沒有朝我們這兒看的人。」
 接著印地安友人把銅板拋到柏油路上,突然,有好多人轉過頭來看,甚至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撿錢。
 「您瞧,大家的聽力都差不多,不一樣的地方是,你們紐約人專注的是錢,我專注的是自然與生命,所以聽到與聽不到,全然在於有沒有專注地傾聽。」
 當然,我們也該專注事情關鍵的所在,另一則寓言的故事,「長頸鹿與袋鼠的對話」,簡述如下: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們從圍籠裡跑出來了,管理員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圍籠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圍籠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居然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有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圍籠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長頸鹿問袋鼠:「你們看,這些人類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他們的圍籠?」
 袋鼠說:「很難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由以上三則小故事,可以說明「專注的看、專注的聆聽和專注的注意關鍵核心問題,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認真的觀察,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一個認真專注的人,也必定會是一個有成功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