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跟外國的親子教育觀念是差很多的,外國人主張『全人教育』,也就是培養健全的心智。中國人則主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因為這樣,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是其來有自。但這五千年來,我們證明了些什麼?我們製造出一堆自以為是,只會背子曰子曰的腐儒。
從小,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我們學了一堆才藝,但你可以算看看,有幾個是你真的有興趣的?其實我們只能說,那是父母投射在我們身上的一種補償行為,因為他們沒有學過那些東西,所以希望孩子能去學,再講清楚一點,他們或許對自己現在的成就不甚滿意,總覺得當初若是自己有學這些,那現在應該可以更飛黃騰達,但是,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太多不穩定的因素,並不是在課程中可以來學習,並予以控制的,那只是他們的虛榮心在作祟而已,而孩子,只是這場大人炫耀遊戲下的犧牲者罷了。
我相信沒有父母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聰明,只是他們看到的聰明,是哪一方面的呢?在Sonia Choquette所著的『讓孩子真正聰明』一書中,它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向,真正聰明的孩子,他擁有一個願意傾聽,並與人交心的靈魂。這很諷刺吧?這一向是我們中國人最不在乎的東西,只要把書念好就夠了,何必管那麼多閒事,對吧?但別忽略了,往往這種人到了最後,他將會與孤癖劃上等號,其實中國很多學者或是皇帝,都有一點剛愎自用的特質,所以錯過了多少接受別人建議的機會,只因為那些人總認為,自己是人中龍鳳,一定不會出錯,會出錯的都是那些凡夫俗子。這些怪異接近荒謬的想法,誰灌輸給他們的,正是他們的父母,因為他們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久而久之,他們都誤以為自己真的是龍是鳳,說真的,這世界如果龍鳳滿街跑,那烏鴉應該反而比較值錢吧?
教育孩子還是需要因材施教的,每個人的想法,興趣都不一樣,今天我們所謂的『英才教育』,真的適合每一個孩子嗎?今天把一個喜歡寫文章的小孩,說不定是藝文界的明日之星,讓他每天趕補習班,晚上K書到深夜,最後如父母所願的考上明星學校,最後也順利的去當所謂的高薪資工作者,每天做他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事,扼殺了他感性的天賦,這樣不只是文化界的損失,這不跟謀殺了他的人生沒有兩樣? 那為什麼會有父母這樣做?因為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好意所造成的。
引述在平井信義所著『魔鬼孩子天使心』中的一句話,『孩子的行為中沒有絕對的惡意,當做父母的已經看不過去的時候,其實該檢討的反而是,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他的感受,所以他正在做下意識的反抗。』只是通常父母會這樣想嗎?他們第一個想到永遠是小孩的『叛逆期來了』,說不定小孩才認為做父母的『更年期到了』。
高壓統治的政權是不會有好結果的,相信看看世界演進史,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回歸到家庭教育時,我們又老是忘記歷史的教訓,人就是這麼的矛盾,所以我們不斷在錯誤中學習,然後不斷的犯錯,等恍然大悟的時候,才發現孩子已經在這扭曲的教育方式中長大,成為一個父母所期待的『人造龍鳳』,不過,我們並不敢保證他能不能從此一帆風順,因為他的生活中除了父母師長的督促,事實上並沒有額外能使他前進的力量。或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理念,最大的問題就在,所謂的龍跟鳳,是父母的標準?還是孩子的標準?說不定在孩子的眼中,手上拿著遊戲王的原版神之卡,或是打籃球能跟流川楓一樣厲害的,才是所謂的人中龍鳳,做父母的,又能說自己所堅持的一定是對的? 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誰敢說自己沒有因為偏頗的『愛』,而使他劃地自限?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經驗,你老爸老媽和親戚在一堆孩子面前,比較著自己孩子的一切一切,從身高、學業、才藝,甚至是什麼時候交男女朋友,通通拿來比。其實這樣對孩子而言有多殘忍,做父母的能了解嗎?無形之中,這些大人替他們的孩子們貼上了標籤,劃清了界線,樹立了無謂的敵對感,沒錯,都是這些愛比較的傢伙害的。過去的中國人還是堅持著『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方式,近年來是比較緩和了,但是,並不代表對孩子的傷害有減少多少,因為中國人就是,愛比較。孩子又不是貨物商品,有什麼好比的,其實這樣還不打緊,如果在外面比輸了,他們第一個想法永遠是,輸人不輸陣,於是孩子不是又被送去哪裡的補習班『改造加強』,不然就是回去冷嘲熱諷一番,看看能不能讓他洗心革面,下次不要輸的那麼難看,甚至還有扳回一成的機會。
不管是把他弄成『威力加強版』,還是給孩子『思想再教育』,說穿了,那都是那些大人喜歡比來比去的後果,關孩子什麼事?不過當你們拿這個質問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搬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免死金牌,所以我們只能閉嘴,因為這是中國人五千年 、博大精深的智慧。在吳淑玲博士所寫的『如何有效責備孩子』一書中,它點明了一個要點,『不管是責備還是教育孩子,你所應該要顧及的,首當其衝的,都是孩子的自尊心,別讓他們有被羞辱的感覺,所謂真正的道理,只會讓人豁然開朗,不會使人痛苦難堪。』其實父母總認為孩子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其實孩子的心是很纖細的,你的行為,只會讓他看輕他自己,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嚴重一點自暴自棄,這些脫序的行為,又是為了什麼呢?只因為做父母的告訴孩子,因為他們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你們不可以讓他們丟臉,一切就是那麼簡單,聽起來很合乎邏輯,事實上真是不知所云的莫名其妙。
以上我比較了中,英,日,三國的教育學者對孩子教育方式的想法,雖然說國情不同,但可以看到的共通點是,他們都認同孩子有他的選擇性,他必須要有一個沉靜的靈魂,去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不時藉由父母的旁敲側擊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但注意是從旁協助,而不是替它把路鋪好,並肯定他一切正面性的行為,藉鼓勵與讚美來培養他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天下父母心,誰不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別忘了,孩子的人生,只有孩子一個人可以決定他該走的方向,他才是掌舵者,不管未來是龍,還是蟲,是鳳凰,還是烏鴉,只要他能堂堂正正的去面對他的人生,做一個俯仰天地而無愧的『人』,那不是龍,不是鳳又如何?
打破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迷思/隱祭埋雪
- 200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