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焦慮症與過度換氣症候群/東嘉生

  • 2005-03-04
 「焦慮」與 「害怕」其實很相似。不同之處是,「害怕」往往有特定的對象,而「焦慮」則常是沒有明顯目標的,是一種飄忽未定的不安煩躁,甚至可能到恐慌的感覺。其實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正常人也常會感到焦慮,但若是程度太過,甚至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太過度的焦慮就變成一種病理性的狀態。
 台灣地區人口密度越來越高,高度的都市集中化造成生活環境過度擁擠,交通混亂,競爭愈形激烈,治安敗壞…種種社會因素,使得生活在這個充滿壓力與不確定性的環境之中的人發生焦慮的可能性大增。日本近十幾年來出現了一個特定的族群,在高中甚至國中畢業後便杜絕再與外在世界接觸,拒絕上學,拒絕外出,甚至拒絕任何溝通行為,拒絕說話;在往後十幾年的日子裡便過著完全依賴父母供給一切生活所需的封閉生活。其實,這也可能是在極高度之社會競爭社會壓力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極端的病態性焦慮。
 其實焦慮除了一般我們所知道的情緒不安之外,也會使身體產生生理,內分泌,新陳代謝等變化,尤其是正常生理作用上作為協調人體各方面功能以因應外在環境之變化的自律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以及「副交感神經」系統),更常會因為太過於焦慮而產生作用過度或不足的情況,再伴隨產生諸多全身性的不適表現,如肌肉緊張,頭痛,手顫抖,坐立難安,這其中尤其是交感自律神經系統的過度活動,常造成之症狀包括:心跳快速,冒冷汗,胸悶,氣促,手腳冰冷,無法放鬆,難以入睡,容易發脾氣,心煩意亂…等等。症狀可能會「在沒有預警之下突然發作」,在大約十分鐘內達到症狀之高峰期(最嚴重,最不舒服),然後持續約二十到三十分鐘,之後再慢慢自行緩解。患者常會因為症狀合併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而恐懼不已,更增添了交感神經的作用,並認為自己心臟病發作而至急診求診,卻怎麼樣也檢查不出異常之處。幾次發作下來,病患可能因而產生一種想法:「明明我就覺得很不舒服,甚至感覺像是要死掉了啊!為何醫生每次都檢查不出問題在哪?然後每次等症狀好轉後就把我打發走!」。之後病患遂轉而到處求助其他醫院或其他醫生(臨床上稱作:逛醫院,把醫院像大賣場一般的逛),或轉向中醫求助,甚至轉而求神問卜。另外有些焦慮患者則是對身邊許多事物或活動(如工作或學業)有著「長期過度焦慮擔憂」之情形,常常因此伴隨諸多身體不適之「慢性症狀」,如:容易疲勞,易怒,睡眠障礙…等等。而且這種慢性長期性焦慮往往會嚴重到影響一個人正常社會或職業上的能力。臨床上尚有其他多種類型的焦慮症,像俗稱「強迫症」的強迫性疾患,像九二一大地震過後很多受災戶都因之伴隨出現內心的恐懼久久揮之不去的「創傷後壓力疾患」,凡此種種,都是屬於過度焦慮的一種病理狀態。
 馬祖地區四鄉五島人口密度不高,舉目望去,多為未經汙染空氣清新之世外桃源。相對本島而言,生活壓力自是比較低的。但島上之住民卻有泰半是生活作息統一管理要求嚴格之部隊阿兵哥,尤其是新兵,剛到一處陌生的環境,又往往長時間封閉在狹小的營區之內,老兵不當管教新兵之事更時有所聞;在人生地不熟的徬徨之下,想到離開家人,離開女朋友有十萬八千里遠之遙,內心遂不禁憂鬱焦慮了起來。舉本院所收到之案例為例,本院每個月均會收到若干俗稱「過度換氣症候群」之患者,青一色是阿兵哥,到院時多面呈痛苦貌,主訴略有差異,但不外乎是突然發生胸口悶痛不適,感覺呼吸不到空氣,並常伴隨有頭暈無力,手腳麻刺感,手腳顫抖,嘴巴周圍或頭皮有麻木刺痛感。詢問病史發現,大多是剛到馬祖三個月不到之新兵(本院且有收到過初至馬祖兩個星期不到便密集發作三次過度換氣之案例),且若干比例均有被老兵或班長大呼小叫指使甚至責罵之情況。抽血檢查發現,動脈血血氧正常,但呈現呼吸性鹼中毒,且常附帶有低血鈣之情形。像這種病症,其實也是生活壓力太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所致。如前面所述,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主要負責「戰鬥或逃跑」等耗能性活動;「副交感神經」則主司「休養」等復原性活動。人類的原始反應,在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便會啟動使呼吸心跳加快,以便大量吸入氧氣與輸送血液,以供應戰鬥或逃跑時肌肉所必須。現代人面對眾多壓力之紛擾,但卻無法以拔腿逃跑或奮力搏鬥來解決問題,卻只有長時間處在內心緊張不已的狀態,因此便常造成換氣過度,肌肉並沒有代謝出相當的二氧化碳,反而過度呼出二氧化碳而造成血中二氧化碳濃度過低,然後碳酸根減少,再導致鈣離子活性下降,因而出現口麻手麻,手腳顫抖,嚴重者可能因為呼吸速率太快太喘而感到呼吸不到空氣,旁人見其彷彿命在旦夕,遂緊急送其至急診就醫。
 遺傳研究發現,焦慮症患者的一等親親屬內罹患焦慮症的比例約為一般人口的三倍,更發現同卵雙胞胎中若其中有一人患有焦慮症,則另一人得到焦慮症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是一般人的六倍,顯見焦慮症似有若干之遺傳性存在。
 說到關於焦慮症的治療方面,首先必須排除若干屬於內科之疾病因素,例如甲狀腺機能過高,腎上腺腫瘤,氣喘,心臟方面之疾病等等。在排除掉這些疾病後方會引導醫師之思維往真正焦慮症的方向去想。焦慮症之治療,大抵分作三種: 藥物治療;心理認知治療;和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已經發展出很多種抗焦慮劑,安全性高,且不斷還有新的藥物在問世。抗焦慮劑使用之原則如避免和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混用(如飲酒),也不要私自停藥或加藥,以免造成反彈性焦慮或藥物成癮的後果。詳細情形因版面寶貴,本文不擬再贅言。國軍馬祖醫院自去年十一月起已有精神科專科醫師駐診服務,每個禮拜一至四早上均設有身心特別門診,歡迎有疑問有困擾者蒞臨本院善加利用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