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她/花木蘭

  • 2005-08-22
 置身於陌生環境裡,懷著不安的心情,迎向新的挑戰,人生嘛,本來就該有著向上衝刺、努力進取的理想,否則便如同一灘死水般,永遠侷限那困境呀。公車沿著崎嶇陡峭的小山坡緩慢行駛,窗外匆匆而過的古老蒼松茂盛地生長於樹叢野林,真是道不盡的美,然心繫著上班,無暇欣賞窗外美景,此時,乘客一批上車,一站站下車,不免有些惶恐有些心急,脫口而出:司機先生,請問某某醫院到站了嗎?怎麼走?司機仍專注行駛蜿蜒狹小的山路,無法回答我的問題,正不知如何是好,背後肩上一隻輕柔又緩和的手輕拍我一下,回頭一望,那位長相秀麗年輕女子,給予我(不用怕,等下隨我下車就可以)之眼神,及淡淡微笑,讓我安定不少,原來她跟我是同站下車的夥伴呢。
 過了數站,已望見一處亮眼的醫療大樓,而她也示意我(該下車了!)隨著她用手指著前方,終於讓我安心不少,原來報到的醫院已在眼前,正想感謝之際,她已走遠了!
 很快的已度過第二週,已漸漸適應新的環境;再次又在很驚訝的情形下見到她,這位年輕、氣質不凡的女子,當正忙著熟識及量近百人的體溫及晨間護理時,遠處傳來健癒可協助叫賣早餐患者大聲疾呼有誰要買早餐…熱騰騰包子、煎包,赫然也瞧見她也在其中,相同的她也驚訝發現我,祇是彼此角色有些不同,她有些羞澀的低下頭,沒幾秒,又抬頭用淺淺的微笑與我打招呼,而我卻呆於現狀。
 然而此時的我已明白她的身份,便有些尷尬的勉強招呼一下,好不容易休息(近中午)之際,與朋友聊天,才知,為了讓那些長期療養者,在出院後能適應社會上工作,院內便教些謀生技能(如烹飪課、學做點心),自製早餐及點心,安排至病患休息室販賣,此舉也希望患者能適應院外的生活,更希望大家用正常的心理看待她(他)們,不要讓他(她)們在社會中無法生活,而成弱勢一群。
 然而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卻因對方的特殊狀況,而有所介意,記得書中及教師也曾再三提之,因增加患者的福祉儘量減少對其傷害,故對患者有利的醫護活動,皆應尊重患者的自主決定,不應該以歧視、虐待不公平方式去對待。尤其康復者,更應重視其人格及合法的權益,或者醫療人員亦可間接協助個案,找出問題所在,在治療過程裡相互激勵,給予個案正面鼓勵及關懷,使患者及家人相信能克服困難,或許在醫療過程裡也是幫助個案最好的策略運用吧!這也是與個案及家屬建立最好的方法。腦海中恩師的告誡,卻也讓我慚愧至極,因為是我先拒絕她的友誼。
 也許學問可以修的更高更好的階程,但在處世應對上總是停留在原點,祇會依附著「理當如此」的概念,碰上實際的情形,也未能澈底明白個案所需,反而是間接傷害她們的尊嚴,嫌棄疾病所帶給她的困擾,最欣賞杏林子書中提過,某位失明者很想知道「風」是什麼顏色?旁人聞言哈哈大笑,心想:這孩子看不見也就算了,怎麼連腦子也不清楚?我們可以抱怨想減肥的人不惜花盡一切代價而減肥,在非洲卻經常看到吃不飽穿不暖,餓到瘦如柴骨的人們,其實猶如書中所言,我們不是不知道,而是生活太幸福了,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所以當精神患者處於健癒狀態,也不過期盼未來的生活是每個人皆能用正常眼光去接納他(她)們,他們可用所學得一技在身而努力在社會爭一席之地,而不讓世人瞧他(她)們為弱勢的一群,原來最後用最不健全的心態去善待他們的卻是自己呀。
 當同事們提之別用不健康的眼神去看他們,他們努力做出來的點心及包子,味道都很實在,餡料十足,一點也沒有偷工減料。想起那為我指路的年輕女孩,正試著用最健康、最穩重步伐一步一步走向她未來的路程,也許從她身上也了解到多幫助別人會更快樂些,多原諒他人,也讓自己多一些平靜吧;也正因為有著醫院所擬定的治療過程的步驟,使得她(他)不僅疾病上獲得更好的照顧,也不會因此而與社會失聯脫勾,在長期訓練下,不僅能獨立作業,也堅信自己是社會的一員,而更加擁有自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