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枕頭/唐啟裕

  • 2008-07-30
為什麼三十幾年了,老兵還把老伴用過的枕頭,完整保留在自己床邊?毫不避諱它的存在;縱使,充斥著刺鼻的油垢汗味,舊枕頭仍續伴餘生,數十寒暑如一日。又為什麼有人無法忍受孤獨之苦,急欲尋找遲暮的第二春;將指腹為婚到終其一生,現在病榻上垂死掙扎的老伴,置身事外?難道,真應驗臺灣一句俚語:「某死了!還去管那個尿桶嗎?」有的人真情表露,使人動容;有的人虛情假意,令人髮指,老一輩的感情世界,真是微妙啊!
 「雙人枕頭」,這是一首很道地又經典的台語歌曲。它描寫夫妻床第之間,那種含蓄、浪漫、無言之感受;也默默承載彼此間互信、互諒、白頭偕老之渴望。縱使,吟唱者耳熟能詳,朗朗上口幾句,旋律優美又舒暢,曲調和穆且順心;然而,既簡單又平實的歌詞,卻有許多深邃的意境,隱含其中;設若於情愛,追求速食主義者,實無法一一探窺奧妙。洞房花燭夜,為新人準備的雙人枕頭,看似容易;夫唱婦隨,床頭吵、床尾和之中,蘊藏莫名玄機啊!
 老兵不死,總盼望沙人歸程。歷史共業,阻隔了親情、愛情、兒女私情,精忠報國的無我,今年月圓望明年!海峽兩岸,維繫了同文、同種、不同世界,臥薪嚐膽的無私,古來征戰幾人回?夜裡,雙人枕頭陪伴到天明,在海的另一端,遙想故鄉的房間裡,還有朝思暮想的枕邊人,問題是:俺的枕頭是否還留著?追隨國軍輾轉來臺,南投埔里又成家,無奈另築新巢,一生奉公守法,如涉及「重婚罪」,怎擔待得起?老兵的愛與恨,一直糾纏不清。
 敵對關係,隨著歲月的痕跡,解凍了!融化了!雖說「月是故鄉圓」,經過四十年的等待,無何有之鄉,一切均是不存在的空虛;大陸原配夫人,還有親生骨肉,是否仍苦守寒窯,倚門殷望夫君歸來?臺灣再婚對象,雖已早先一步離去,也為俺傳宗接代,培育出三壯丁、兩千金;左思右想:這裡的責任未了!那頭的責任尚在?無意左擁右抱,享齊人之福,有誰願意拋妻棄子?又有誰願意離鄉背井?最熟悉的地方,過慣的習俗,才能真正安定下來。
 二十年前,政府局部開放兩岸探親,又放寬國人赴大陸旅遊;如今,新政府又開放大陸來臺觀光,及假日包機直航;這一連串的德政,來得又快又好,老兵是又驚又喜。他那忐忑不安的心,更加篤定了!蹣跚不穩的步伐,也更踏實了!夜裡輾轉反側,望著斑白的天花板,看旁邊老伴的枕頭,依然保存得很完整,偶一聞之枕頭氣味,可以重溫舊夢、心曠神怡;午夜夢迴時,想到不久的將來,可以飛回大陸老家,尋尋覓覓好久不見的妻兒,一夜難眠。
 老兵夢寐以求的圓,卻是兩個缺了角的同心圓;一個在臺灣,另一個在大陸。縱使,兒女成群、承歡膝下;但最親密的愛人同志,和攜手同心的伴侶,均一一羽化成仙。逝者已矣!老兵孱弱的身軀,心裡有數:「自己來日不多?」終究抵擋不住閻王爺,聲聲呼喚。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沙場征戰幾百回,老兵早就看開了,「哪裡不死人?」病床上囑咐再三,不再管兒女能否功成名就?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要求兩岸後代子孫,如何妥善安置「雙人枕頭」?這是老兵畢生的遺憾啊!
 別了!老兵;原鄉人的團圓夢,只好寄情於山水、綠意,移情於虛無縹緲之間。